低碳变革与创新路径

低碳变革:全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是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与生产力革新的问题,单纯希望从“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角度入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并催生相应的新兴产业革命是不现实的,因为这种思路只顾及了消费角度而忽略了从生产角度去思考问题。

因此,从技术变革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所蕴含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纵观人类已经进行的产业革命史,还没有哪一次产业革命较为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比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对蒸汽动力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但蒸汽动力对矿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则严重污染了英国的自然环境,伦敦一度被称为“雾都”,英国工业革命的生态生产力的负向效应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产业生产力革新的正向效应。同英国工业革命一样,20世纪初期的以“电气化”为基础产业革命和20世纪末期的以“信息化”为基础产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飞速前进的同时,其对碳基燃料、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也呈几何数级增加,所造成的气候变暖问题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个别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性的。

由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催生的这一场新兴产业革命,将有希望能够实现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和值效应,而不是差值效应。低碳需要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需要制度创新作为其根本保障。

如果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将会引致各国的生产力革新到一个新的水准,那么,必然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即各种制度条件与之相适应。换言之,没有适宜的制度保障,这种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便无法得到持续的革新,相应的新兴产业革命也可能被延迟或终止。

因此,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阶段还不具备立刻停止对碳基能源、原材料使用的条件。

因此,从增量上减缓对碳基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必然要引入循环经济制度,把碳捕获、碳封存、碳替代、碳减量等技术环节充分融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制度的有机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先在产业增量上实现“低碳化”,并逐步压缩“高碳化”产业存量。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还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在于改善现有高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制度的两个维度:即“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或降低其创造的单位GDP的碳强度,应当成为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应该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还要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支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引致的新兴产业革命,还需要通过金融与财税制度创新来支撑。低碳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作为低碳技术研发的主体——各类企业在技术研发进程中必然渴求得到来自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与来自政府部门的财税支持。

这就亟须创新金融与财税制度,使这两类制度更加偏向于对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直接或间接融资)以及财政拨款支持、税收减免支持。以金融、财税制度的创新,来规范新建企业的低碳技术标准、准入门槛,提高已有企业的低碳技术使用及研发水平,压缩高碳技术企业的规模与产能,使这些低碳技术型企业真正成为低碳经济条件下所引致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产业革命   英国   条件下   财税   生产力   路径   经济发展   制度   产业   经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