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设计工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特别是水利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根据目前水利工程环境的破坏程度,革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是治理河道工程问题的首要任务,这将充分体现生态发展的工程理念。改变传统的治理观念是现代城市河道治理方案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生态水利河道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生态水利的设计新理念便应运而生。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提出推动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已经贯穿于整个城市水系治理工程中,重在提高城市水系质量和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安全、生态的原则下指导河道治理工作,实现规范性的工程设计;另一方面利于城市河道正常作用的发挥,实现功能性和生态性的城市河道治理。

2)生态水利新理念是文化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的集中体现,其已经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周边水文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根据相关的工程配置系统,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使得工程设计和生态能够协调、稳定地发展。居民环境需求和工程需求结合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提高生态效益,注重城市河道功能的完善,以达到为民造福的最终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水利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工程设计阶段,要构建完善的水利设施和水利体制。健全的工程设计体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益和景观效益,还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根据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新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可以将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可以指导河道治理工程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

2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

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两个较为显著的特征。不同地理位置的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极度缺乏可实施性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尤其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主要原因生态水利工程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导致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强制性措施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此外,有关水利工程的生态服务项目也没有得到明确规定。

2.2生态水利和传统水利的失调

同一个水域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注重生态水利和传统水利的相互协调,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调整、优化措施来满足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此同时,原有的传统工程是生态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规划,原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生态水利工程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原有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对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务必要注重生态水利和传统水利的协调发展。

2.3欠缺合作机制和合作机会

当前大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进行之前,对水域特征和蓄水规律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将生态和设计进行有效的整合,致使生态设计工作难以进行。此外,在进行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时,管理影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可行性研究的先后次序颠倒,有的工程设计甚至不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我国建立的相关环境影响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敦促评价单位对业主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生态服务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施价值,生态环境受到水利工程的消极影响逐渐增大,大大降低了生态效益。水利设计单位和生态科技单位缺乏相应的合作机会,缺乏用于设计人员和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基于以上状况,完善相应的工程设计体制迫在眉睫。

3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对策

3.1确保水文分析的科学性

1)水利工程的服务务必要做到统筹兼顾农业灌溉需求和生态绿化要求,这是水利工程服务对象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水利工程设计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水域的供求需求和水域规律,以便满足每个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

2)要全面掌握水文条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将其他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应用到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中,使得其更加科学合理。

3.2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交流

生态保护和兴建水利本质上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在正确的发展观念上,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生态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要积极采取措施树立正确的生态设计观念,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在工程设计前期,可以搭建生态理论学习平台,敦促设计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的生态学知识,充分借鉴国内的成功设计经验,使得该设计更加完善和科学,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这样可以通过座谈、研讨等的方式,使得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3.3注重生态目标的敏感性

水利工程设计和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终极目标,所以,设计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需求和生态目标要求,注重生态目标的敏感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生态目标的敏感性问题不可忽略,要将相关的生态体系制度落到实处,采取合理、科学、完善的保护措施,实现工程、人、自然环境等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增强生态理念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相关指导性设计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正确的生态理念上,为了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的发展,设计人员务必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增强自身的生态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认识更新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工作中,实现创新型的水利工程设计。完善、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解决在工程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3.5注重环境工程和生态水利的结合

根据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要注重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巧应用到现代的设计工作中,同时还要注重环境工程与其的有效结合,实现对水质、水量的科学有效配置。比如,实施水利工程的河道改造方案时,一般会引起诸如大气污染、水生动物污染、沙尘暴现象、文物搬迁、地震、台风等自然破坏,这主要是因为建造用于蓄水的大坝引起。以上这些状况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现象,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也使得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对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河道改造时,要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制定完善、有效的管理方案,根据国家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对河道改造的有效管理,促进整个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河道改造主要是进行对周围环境绿化、岸边保护、水量控制等方面的改造,使其能够在改造后安全运行,此外,还要注重改造方案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保证整个改造方案的科学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运用生态理念,在促进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水利工程   水利   理念   生态   工程   河道   工程设计   注重   环境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