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只是救赎的起点

哥本哈根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在此“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 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共同点,就是凝集着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基本共识和框架 谈判是否能够形成全球共识,是否达成全球契约,是否会采取全球行动,尚不确定2009年,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关键一年。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减排量化的义务,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减排行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转让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谈判,均须在12月得到明确,以便确立2020年保护全球气候的国际气候变化基本制度和规则。

今天,哥本哈根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各国将在共同愿景和现实博弈中为减排新协议的达成而努力,以尽早开启一场“最后的”自我救赎。后京都时代 自我救赎可以且必须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冰川融化、冻土融化、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的继续增加,以及由此引发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广泛的焦虑。

面对着诸如《后天》等警示,人们越来越担心全球变暖最终会将人类拖向不归路。“就我国而言,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是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湿地的面积也比较少,草地则是高寒草原和荒漠化草原;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平面上升的话对沿海会有很大影响”。

上月举行的“北京论坛2009”上,一份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报告验证了苏伟的观点:气候变化已使我国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陷入海平面之下;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我国领土的沙漠化;气候变化加剧了我国的水危机;气候变化提高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无独有偶,英国《观察家》近日也披露了五角大楼最近出炉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预言,气候变化将引发全球性的骚乱和核战争;英国在20年以内将变成另一个“西伯利亚”;气候变暖对世界的威胁远远大于恐怖主义。

气候变化问题,被中外不约而同地提升为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而造成它的正是人类自己。“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著名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院士,正在牵头完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2007年在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指着照片上鲜亮的区域无奈地说道,“看到了吧,地球在变暖。北美、日本在燃烧化石能源,而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渐变亮”!他补充道,全球的平均气温从1860年以来,已经上升了0.75度,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则呈持续上升态势。

正因为上述现实,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才被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国际社会希望这次会议对2012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取代将在2012年第一减排承诺期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这次会议是继1997年12月日本京都会议之后,关于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一次谈判。哥本哈根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已是人类共同的声音。

区别分担 减排责任算历史账今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2009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中提出,达成国际气候协定需要三大基石的共同支撑,即科学认知、政治意愿和经济代价。作为长期关注气候谈判相关指标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教授方精云向记者提供了一组独家数据:1850年至今,全球累计的碳排放为350PG(1PG相当于10亿吨碳),其中发达国家占250PG,发展中国家占80PG;最多的美国占94PG,而中国仅为31PG。

1850年至2008年间,世界人均碳排放量为93吨。发达国家人均为257吨,而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数字仅为23吨;人均碳排放最多的美国为543吨,中国仅为29吨。

中国人均累计排放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哥本哈根   京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中国   气候   气候变化   人类   起点   我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