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给予重视,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行业规范,建立更加安全的管理机制。

1 做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阻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农业生产各方面能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一直以来,水利工程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面广、施工种类多、施工人员复杂、施工环境差等特点,导致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于水利安全的投入不够,生产基础也非常薄弱。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一味地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普遍存在追求高效益、忽略安全这种错误思想。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管理费用,甚至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安全员,根本无视安全问题。还有的施工单位由于本身有非常重的建设任务,企业没有投入大批资金改造陈旧的技术设备,导致技术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者没有责感,安全意识不高。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可能短时间内不会产生施工事故,这样就会很容易让施工管理人员存在侥幸的心理,让他们对于安全的意识不断下降。还有一些单位总是习惯按照经验来解决安全问题,没有遵守预防为主的原则,没有抓住安全施工管理的核心,导致一些施工现场存在很严重的脱节现象,没有将责任制度真正落实到施工单位当中,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不健全。

3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项目法人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在工程刚开始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可以安排有关单位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还要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标,可以让监理和施工单位编制符合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条例的相关制度。

坚持全程安全管理制度,不但能够将管理制度的重点突出,还能够有效地注意到非重点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安全管理不良的地方改进。同时,注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管理者将精力与时间放到一线现场,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政策,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能力。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理,确保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方案,让安全事故能够科学、有序的解决,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减小安全事故对工程造成的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3.2 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从严管理

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管理计划进行,使管理制度完全落实到实际管理过程中,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员工进行单独培训,如建筑工地中的钢筋工等特殊工种,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岗位比较特殊,一般都是高危险的行业,等自行管理,或者在不违反相关条例的前提下,选择确定管理单位或管护人员,并签订管护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其他的小型水利工程根据产权所有者的偏好,可以自己拟定管理方式;随土地流转给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小型水利工程,由生产经营主体自行负责工程管护;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塘坝、淤地坝等涉及防洪安全和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小型水利工程要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产权所有者、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等各级责任主体、责任人及其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市(盟)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培训、监督工程管护工作,县(旗)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加强人员的培训。

3.3 筹集管护经费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建立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机制,统筹利用国家工程管护补助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水利规费收入等安排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各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制定政策,建立公益性工程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抵押、工程保险、水权流转试点工作,通过信贷投入、水权收益等多渠道筹集落实工程管护经费。

3.4 创新管理模式

按照有利于工程管护、工程效益发挥、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有效的管理模式。涉及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等公共安全和公益性突出的重点工程,如水库与堤防、灌区渠首和骨干渠道及其建筑物、联村供水水厂和骨干管道、水电站、淤地坝等以单体或多体组合形式,按照不甩包袱、管理专业、保障安全的要求,由专管机构进行管理,并积极推行管养分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使工程维修养护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道路;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结合地区实际和工程特点,采取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牧民合作社管理、农牧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经营者自主管理等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考虑到不破害环境,在相关水资源的处理上一定要加强管理工作。将创新型思维注入在管理中,如管理模式可以跳出传统式的层层管理,而分为区域管理,传统的层层管理让权力扩大化,反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可更改性。如果相关操作者既有实际操作经验又有管理的权力,就可以对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和委托管理等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水利工程   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   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经费   施工单位   水利   措施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