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燃油产业-综合新能源论文(1)

2005年,在墨西哥湾飓风效应和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们趁火打劫下,国际油价首次突破了70美元大关,使全世界陷入了“石油终结”的恐慌之中。尽管产油国和石油巨头们不断解释,全球石油资源和供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这种“恐慌”不仅蔓延到了国际政治关系之中,也使投资者对各种能源新技术陷入亢奋,其中替代燃油产业是最为激动人心的行业之一。

能源经济学家认为油价据高不下的深层问题是“边际需求”迅速增加,所谓边际需求就在原有供需格局之外的新增需求,那些没有对市场打过招呼的迅速增加的新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尽管中国认为我们的需求仅占全球石油供应的6%,但是这是一个在仅仅不到10年时间增长起来的新需求,而且世界对此有点措手不及。

而“中国需求”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推动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借口,有人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堵截”中国能源的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行双重标准。其实炒作“中国威胁”投机者是为了增强“对冲”效果和增加利润空间;而政治家是为了选票和来自武器制造企业的“竞选募捐”。

然而,他们的炒作却为全球石油安全和经济安全埋下了一个真正的定时炸弹。 面对来自西方“政治家”和媒体喋喋不休的“威胁”论压力,中国不得不采取更加依靠国内资源来解决中国能源需求的策略,中国企业也在这种氛围下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到替代燃油的产业,并索求国家更多的补贴,这使中国的未来石油需求更加扑朔迷离。

能源企业和资源国对于是否应该为“中国需求”相应增加在石油勘探开放领域的投资而举棋不定,但是专家们警告,若如全球在石油工业的投资不能增加,油价超越100美元的大限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油价超越了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全球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若中国真采取加大本国资源消耗,增加国家财政负担来发展和普及替代燃油,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需求。即便世界没有因为石油投入不足而出现危机,这也将使全世界业已形成的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陷入混乱。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由市场实现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国际分工重置。

中国通过向全世界供应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加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资本利润,以及通过大量进口第三世界国家资源来拉动当地需求这三架马车引领世界经济的前进。若是中国更多的转向利用国内资源,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发展中的资源供应国家,也包括产油国。

中国增加高成本和高代价的替代资源在国内供应,势必增加跨国公司在中国工厂的代价,从而波及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利益。投机者和政客们最终将为他们的短视而付出代价,因为他们和中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目前,能够代替石油的能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能源。就中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依靠其中的任何一种资源来代替急速增加的石油需求都不够现实。

首先,石油是现代化的刚性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对于高能量密度的石油资源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快速增加;其次,这一需求所增加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是中国现有其他可替代资源能够满足的:

1、天然气对于中国是一种极为紧缺的优质能源,即便我们从俄罗斯和中亚,以及利用沿海的10个LNG站引进大量天然气,同时使国内的天然气资源也得到充分开发,中国也没有足够的天然气来生产替代石油,资源和经济上都不可取;

2、中国虽然煤炭相对较为丰富,但是能够“煤变油”的煤炭资源都是非常优质的资源,而优质煤炭的资源在中国并不丰富。即便是最优质的神华煤,也需要3吨煤转换1吨油。

据《2004中国煤炭发展报告》数据,到2002年底,中国探明可利用煤炭资源1886亿吨,另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全国平均资源回收率仅为30%,而小型矿井不足15%。

就是说2011年我国采煤20亿吨,实际消耗资源超过60亿吨,按照目前的产能和利用方式,可以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30年。如果今后中国每年有5亿吨燃油来自煤炭,至少要拼掉50亿吨最优质的煤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燃油   金融资本   新能源   中国   煤炭   天然气   能源   需求   石油   产业   国际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