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设施农业节水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给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介绍了北京市设施农业及其节水现状、设施农水节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节水农业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设施农业;节水;灌溉0 引 言在传统农业中,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实现对农业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通过一定的设施,在局部将影响农业生产诸多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因素变为可控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1 ] 。设施农业作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性农业,也是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2 - 4 ] 。

然而,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给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节约水资源,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动农业的循环发展,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这就要求设施农业必须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只有成功发展节水、高效的设施农业,使有效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方可真正缓解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大大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达到支撑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与设施养殖,设施栽培的主要设备包括地膜覆盖、阳畦、中小拱棚、温室(连栋温室) 大棚等。本文中的设施农业主要指的是设施栽培中温室和大棚。

北京设施农业开始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发展。早期的设施主要以加温温室为主,生产成本比较高。

从20 世纪90年代,北京市陆续从东北、山东等地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在京相关科研院所也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日光温室[4 ] 。1999 年北京引入世行节水灌溉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大棚,通过项目示范效应,大棚这种简易的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及京郊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设施农业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日光温室、大棚是京郊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截止到2007 底,共有设施农业1. 46 万hm2 ,比1995 年增加了1. 1 万hm2 ,增长了3 倍。

详见表1 。北京设施农业以种植蔬菜(含食用菌) 为主导,种植品种多样化。

目前,设施农业中蔬菜(含食用菌) 种植面积为12 267hm2 ,占设施农业总种植面积的84 %;水果(含西甜瓜和草莓)为1 752 hm2 , 占温室总种植面积的12 %; 园艺苗木为438hm2 ,占温室总种植面积的3 % ,详见表2 。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区县根据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设施农业类型,如大兴区、顺义区以西甜瓜和蔬菜为主,平谷区以大桃和蔬菜为主,房山区以食用菌和蔬菜为主,昌平区以草莓采摘和观光休闲为主的设施农业等。

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京郊设施农业的面积逐年增加,在京郊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的产业形态。2 设施农业节水现状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伴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整体向前发展,从土渠灌逐步发展到以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为主。

北京市设施农业节水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以滴灌为主的微灌技术在京郊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微灌面积达到7 600 hm2 ,占设施农业面积的52 % ,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面积为5 681hm2 ,占38. 9 % ,采用土渠灌、渠道防渗输水灌溉和喷灌形式的面积为1 323 hm2 ,占设施农业面积的9. 1 % ,详见表3 。设施农业微灌面积主要集中于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部分散户经营。

其他灌溉形式集中于农村的一家一户。全市设施农业用水量1. 3 亿m3 ,基本上靠开采地下水,占农业用新水总量的10 %。

设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80 %以上。3 设施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虽然设施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北京市   设施   农业   高效   京郊   现代农业   水资源   温室   北京   现状   面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