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问题及措施

【摘要】征地移民问题一直是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阻碍。在征地移民过程中,主要出现了相关法律措施不统一,前期规划工作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移民安置不科学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当地政府应统一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措施,确保前期工作开展合理性,提高管理机制,并建立长久有效的移民安置机制,确保移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只有解决了征地移民问题,才能确实保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开展,最终提高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政府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活动也开展越来越频繁。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因其本身工程较为庞大,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修建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征地移民问题最为主要,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是成我们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征地移民问题,才能保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2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工作的主要特点

2.1长期性

在我国,修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多位于山村之间。在工程修建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保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财产安全不受破坏的要求下,必须进行征地移民。但是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地域领域往往较大,牵涉到的人员多,范围大。还有可能会伴随着企业或社会组织的迁移改建工作。同时,在迁出居民后,如何保证民众正常的生活以及恢复经济建设也是同样的难题。因此,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考量和规划,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水利水电的征地移民工作必须做好长期性准备。

2.2强制性

水利水电工程多是我国政府为改善民生,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目的的国家性活动,具有强制性。国家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旨在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不面对征地移民问题。这会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严重影响。很多居民社会觉悟不高,不配合当地施工队伍的改建,甚至出现不合理的赔偿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政府在依照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用国家权利征地使用,安抚居民。通过国家强制性的实施保证水利水电的工程的顺利建设。

2.3庞大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涉及到庞大物资的使用。这是云南党宽村安置转移居民的部分材料。在安置195户居民时,要考虑使用多种电气材料,其中绝缘钢芯铝绞线就需要6168m。这还不包括其他照明线路的设计。因此,对于物资的耗用非常庞大。

2.4复杂性

在征地移民的过程中,对于居民的安置和财产的补偿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人在征地移民过程中出现了对补偿安置方案的不满和敌对情绪。因此,在进行征地移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待过程中的问题不能粗暴的解决,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凸显出了征地移民过程中的复杂性。

3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政策、法律、补偿标准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涉及到多个省市和地区,但是不同地域的征地移民的政策和法律标准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总体来看,我国中西部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在征地移民过程中出台的补偿措施不如东部地区丰厚,造成地区之间出现了矛盾。很多时候,一个水电项目就涉及到多个地区之间共同建设,但是针对性的征地移民措施标准就不一样。有的县市给出的补偿方案优厚,有的县市的补偿较少,政策和法律标准的不统一让当地居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出现了矛盾,导致钉子户的出现,妨碍了征地移民工作的正常运行。

3.2前期工作缺乏合理性

很多地区政府在开展征地移民前期工作时,就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①征地移民之前,很多政府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征地移民工作的复杂性,并没有出台完善的法律政策。很多时候,施工单位在开展工作时没有法律依据可循,影响了征地移民的前期工作进度,拖延了工程的进行,造成了资源浪费。②相关单位和施工企业存在重视工程利益,忽视当地居民利益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更快地完成兴建工作,可能不顾当地民众的利益就乱拆乱建,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甚至抹黑了政府在当地群众的光辉形象。还有很多企业为了压缩工期,在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展多种开发活动,损害了当地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最后,征地移民工作开展的前期,也没有合理的监督措施。政府机构很多时候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征地移民工作中出现了混乱。

3.3工作组织管理不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要涉及到当地政府、建设施工企业以及当地居民三方。因此三方的职责和义务必须得到明确的规定和完善,否则就会出现矛盾和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建设当中,政府机构与施工企业之间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很多时候,政府会出现错位和失位的现象,造成管理不善,伤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或者有些施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不善,恶意缩减建筑材料,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也给征地移民工作带来严重危害。还有当地居民,对于自身管理的不完善,很多居民因为个人利益阻碍施工建设,也给征地移民工作带来阻碍。

3.4移民生产生活体系恢复难度较大

征地移民工作开展当中,对于移民恢复生产生活的措施保障较少,恢复难度较大。很多村民在被安置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很多被安置的村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甚至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被安置的居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或者恢复生产时间较长,这给当地社会治安稳定带来非常严重的隐患。

4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问题的具体策略

4.1制定统一的政策法律标准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时,涉及到的征地移民工作,一定要有统一的法律政策标准和补偿措施。当地政府要协调多方面利益和因素,有效保障征地移民工作中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当地政府应不断考察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对于法律政策和补偿标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并积极确保同一项目当中,居民的安置补偿措施是统一的,来确保公平性,保障征地移民工作正常顺利的运行。

4.2确保前期工作合理性

征地移民的前期工作一定要有序的展开,确保工作的科学合理,不伤害当地居民的利益。首先,政府在征地移民的前期工作时,一定要予以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政府领导在做决策之前,要多与专家探讨并征询当地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到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出预防的措施。第二,合理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流程和操作行为,有效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政府单位要严格规范施工企业的修建工程,不得乱拆乱建,破坏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于违规操作的企业予以严厉惩罚。要充分吸收被安置居民的意见,保障居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最后,政府要加强征地移民当中的监督力度。对施工企业的建筑行为予以监督,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出现。同时,政府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防止政府内部出现腐败现象,因为腐败现象不仅给征地移民工作带来损失,更让当地居民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因此,一定要加加强对政府内部的监督力度。

4.3落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

在征地移民的工作中,当地政府、施工企业和居民要不断配合,完善工作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征地移民工作中,要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对于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有明确的规定,防止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政府应对自身的管理流程进行规划,防止出现胡乱插手,违背事务发展规律的现象。同时,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管理的力度,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政府要对施工企业进行明确的管制和要求,确保企业本身管理制度的科学。同时对于当地群众,也要不断教育和引导。对于那些不配合居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去打动居民。还有一些不法群众,想要趁机索取非法利益的居民,也要及时进行惩治,让当地居民合法合理地进行转移。

4.4建立综合安置体系,完善移民安置长效机制

对于移民的恢复生产以及生活的工作要予以重视。建立完善的安置体系,和长效的安置机制。首先,要合理安排当地居民转移后的工作。让原本有工作的居民正常回归到工作岗位当中,之前没有工作的居民,政府应给予一定帮助措施,让移民顺利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其次,建立综合性的安置体系,考虑到移民的生活习惯。对于移民合理要求尽可能地满足,体现出政府的关怀。最后,建立出能够长久发挥效用的保障机制,让移民能够安心踏实恢复生产建设,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防范措施,保障移民地区的长治久安。

5结语

水利水电工作中的征地移民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针对征地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协商解决。政府要发挥出应有的引导作用,企业要合理规范自身的行为,当地居民也要提高社会觉悟。只有顺利解决征地移民问题,才能保障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开展,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海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探讨[J].珠江水运,2019(09):25-26.

[2]李明,任梦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过程中移民搬迁心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195-196.

[3]姚欣烈.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问题探讨[J].珠江水运,2019(05):99-100.

[4]胡永超.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征地特点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思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3):136-139+1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水利工程   移民   水利水电工程   措施   水利水电   前期工作   居民   利益   法律   政府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