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信号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设备的成功研制,军用无人机已发展成为能进行侦察、电子干扰、战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等多种用途的平台,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和应用进行概括介绍,并对未来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趋势作简要预测。

关键词:军用无人机、作战应用、发展

1. 引言

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执行高风险作战任务,是当今国际航天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面。无人机也称无人航空器或遥控驾驶航空器,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拥有众多有人驾驶飞机所不具有的优点,可遂行各种作战和训练保障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无人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被大量地使用,而且在未来战场上的用途将越来越大,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2.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概况及作战应用

3. 军用无人机的种类与特点

3.1 种类

目前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的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和南非等近30个国家,无人机的型号已经增加到200种以上,无人机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军用无人机的主要用途有:

靶机:模拟飞机、导弹和其他各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主要用于鉴定各种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员、防空兵器操作员。

侦察无人机: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

诱饵无人机:诱使敌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开机,获取有关信息;模拟显示假目标,引诱敌防空兵器射击,吸引敌火力,掩护己方机群突防。

电子对抗无人机:对敌方飞机、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与干扰。

攻击无人机:攻击、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攻击无人机携带有小型和大威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或反幅射导弹,对敌雷达、通信指挥设备、坦克等重要目标实施攻击以及拦截处于助推段的战术导弹。

战斗无人机:战斗无人机的速度将达到12~15马赫,既可用于对地攻击,又可用于空战,还可用于反战术导弹。

其他用途的无人机: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目标鉴别、激光照射、远程数据传递的空中中继站、反潜、炮火校正和远方高空大气的测量以及对化学、细菌污染和核幅射的侦察等。

3.2 军用无人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无人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各国重视发展军用无人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价格低廉,不惧伤亡。无人机设计构造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其研制费用、生产成本和维修保障费用与有人飞机相比要低得多,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员培训费用。此外,随着一些高技术装备的问世和应用,无人机已经可以执行部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等过去有人作战飞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

(2)隐蔽性好,生命力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反射面积都要比后者小得多,再加上它独特精巧的设计以及机体表面涂敷有隐形性能极好的涂料,使得它的暴露率几乎呈几何级数减小。无人机还不受人为因素,如过载因素的制约,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飞到适合其特点的速度、高度、航程等,也可以通过超加速升降、倒飞、急转弯飞行等方式,来增加隐蔽性和提高生存能力。无人机即使在较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能非常有效地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夺取情报信息优势,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

(3)起降简单,操作灵活。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其滑跑距离要比有人机短得多,要求也不像航母起降甲板那样严格。

4 军用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军用无人机的任务范围已由传统的空中侦察、战场观察和毁伤评估等扩大到战场抑制、对地攻击、拦截巡航导弹,甚至空中格斗等领域。无人机不仅对有人战斗机进行支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起到替代有人驾驶飞机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1)小型化无人机。充分发挥无人机成本低的特点,研制并大量应用小型化无人机,满足部队连、排级近程战术侦察的需求,完成战场监视、目标侦察、毁伤评估等任务。

(2)高空、高速无人机。高空、高速无人机需要新型的高空、长航动力装置,如液(气)冷式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等。它能比普通的无人机更快、更安全地执行侦察任务。

(3)隐形无人机。在飞行器的设计上采用隐形外形设计技术,在材料上采用隐形材料技术,并采用相位对消技术,减小被雷达、红外和噪音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提高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

(4)对地攻击无人机。对地攻击无人机可分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和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一次性攻击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携带攻击型战斗部,在侦察过程中发现敌方临时出现的重要目标时可进行实时攻击,无人机直接撞向目标,实现“查打结合”,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减少因呼唤火力延误战机的可能性;可重复使用攻击无人机,指在飞机外挂战斗部,通常是主动或半主动寻的导弹,当飞机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由地面人员发出攻击指令,导弹脱离发射架,飞向目标并将其摧毁。无人机返航后,可加挂导弹再次使用。

(5)空战无人机。空战无人机的智能程度要求更高。美国虽然曾对空空格斗型无人机作了一些研制试验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但空中机群格斗错综复杂,存在多机控制、操纵与指挥协调,以及无人机与地面火力的协同作战等问题。因此,研制空中格斗型无人机是一项较长远的研究课题。

5 结束语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研制投入的加大,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未来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2、张珩,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飞航导弹2005年第2期

3、国外无人机大全编写组,国外无人机大全,航空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自动化论文   无人机   飞行器   作战   空战   导弹   高空   战术   战场   飞机   趋势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