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化要资源、要资金、要技术-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已经一年,尽管这次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这一破天荒的跨国收购,究竟为中国企业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留下了什么样的经验和财富,应该认真总结和再作思考。向全球化要资源4月28日,胡锦涛主席应邀访问肯尼亚,与齐贝吉总统共同出席了中海油在肯尼亚勘探开发6个区块,总面积达115,343平方公里的《产品分成合同》签字仪式。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表示:“我欣喜地看到合同顺利签署,在一个像肯尼亚这样的非洲友好国家签约,将为公司的长期增长积蓄更多潜力。”中海油在肯尼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受益于我国在非洲长期坚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外交政策。

同时,中海油的市场开拓人员也发现,每一个与中海油打交道的肯尼亚官员和合作企业,都为中海油敢于与雪佛龙竞购优尼科而深感敬佩,对于中海油能够与国际石油巨头竞争的实力已毫不怀疑,无形之间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2006年2月17日,中海油与赤道几内亚能矿部、赤几国家石油公司(GEPetrol)签署关于该国S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

S区块位于赤几南部海上,水深30到1500米,面积约2287平方公里,由中海油担任技术作业者。中海油参与非洲市场开拓的经理蒋永智认为,赤道几内亚的项目中海油曾长期追踪,但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后项目进展异常顺利。

4月3日,中海油又在澳大利亚获得总面积达21000平方公里,水深约2000米的四个勘探区块25%的权益。近来,世界许多项目持有公司和政府机构都在主动与中海油联络,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参与其项目的勘探开发和投资。

中海油积极“走出去”,不仅得到友好国家的支持,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美国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将不可阻挡。

美国《时代》周刊将傅成玉评为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认为:“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举动,迫使美国和世界正视中国的能源需求,承认中国的能源需求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应该在能源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有利于解决全球能源供应问题和平抑油价。

美国能源部今年2月初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海外找能源对美国无害”,“中国进行的海外石油资产的并购行动,只是取代了中国本来会在公开的石油交易市场上所进行的买卖。” 中国与那些美国企业不愿或无法投资的国家建立关系,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好处,即“这些行动实际上可能扩大了全球的石油供应总量”。

1月24日访华的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佐利克也持同样观点,他也认为:“中国政府鼓励本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能源投资是自然的。”油气来源及其他能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全球的能源安全。

美国能源部报告在谈到对优尼科的竞购问题时认为:一旦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成功,“在随后的审查中可能会被提出的惟一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是优尼科对稀土矿开采与生产设施的所有权”,而不是石油问题。由此可见,中央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积极开发能源,通过海外并购不断增加中国对全球资源控制能力的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是维持中国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中国企业的重要举措。

向全球化要资金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最大的收益来自国际金融市场,收购成为一次极有收效的全球企业推广,节省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方风雷指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不仅为国家增加了与美国博弈的战略回旋空间,而且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从世界资源市场源源不断地获取资源,从国际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吸收资金而树立了榜样”。

中海油在2001年2月上市之初的市值仅为60亿美元,经过几年发展,到2005年6月中海油宣布竞购优尼科时市值已上升到223亿美元。到8月3日中海油宣布退出竞购优尼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海油总市值达293亿美元。

并购过程使中海油市值增加了70亿美元,这其中虽然有油价攀升因素,但并购行动本身的作用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赤道几内亚   肯尼亚   非洲   区块   中国企业   美国   新能源   中国   能源   资金   石油   国家   资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