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培养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研究

一、材料学科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工业化国家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特别是我们国家,面临对国、内外的空前压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依旧是带动面广、稳定性好的支柱型产业。201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沈阳机床集团时谈到: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全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协同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成为制造业长久发展的必要动力。制造业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宝塔形特征。根基部分是数量最多的技术工人,大多来源于职业技术院校,在各类型企业中成为设备操作、生产制造的主力军。中间层是各类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是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以各类工程师为主体,承担工艺设计、技术支持、技术改造、质量监控等工作,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技术队伍。最上层则是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学历层次在硕士以上,从事基础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中间层,到生产企业的一线岗位从事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要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兼备很强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企业生产中成为中坚力量。在装备制造业中,不断进步的传统材料加工技术如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等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节能、降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技术改造等领域大有可为,对这个层次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

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学科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毕业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表现在本科层次人才,需要具备工程师素养:即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上述要求,对于材料学科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校内的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也不能局限于实验室进行简单的仪器设备操作,必须把学生带到生产实际中去,推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尤其要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熟

悉企业运行模式、基础扎实、上手快的高级技术人才。

黑龙江科技大学历来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定位。材料学科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材料研发、材料加工的技术工作,尤其需要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开展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平台+模块的模式设计原则,设置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四个平台,每个平台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精心设计的若干门课程或实践活动组成。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合理压缩认识实习、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学时比重,建立了认识实习、机械工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完整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实习、实践总周数达到20周,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各种形式的实习和实践锻炼,并将校内的专业理论教学穿插其中,让学生经过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近十年来,学院与长春一汽集团、哈电集团、哈轴集团、哈航集团、亚泰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锻炼、毕业实习,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培养了大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半年之内便能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独立完成技术工作,表现出了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与中国铸造协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等单位的合作,开展在校学生各类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认证,50%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培训并取得见习铸造工程师、见习热处理工程师和国际焊接工程师等各类证书,为进入企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企业的欢迎。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们积极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以下一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与我国20世纪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参与市场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再需要承担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义务。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日常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订单的进度、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等方面,无暇顾及其他。与此同时,本科层次以上的人才招聘与录用,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各种类型的校园招聘会给了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互动平台,企业选任人才不再有行业对口、定向培养的模式。基于上述原因,绝大多数的用人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形式不尽人意

对于我们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的学生来说,进行现场实习和锻炼的去向都是生产型企业。涵盖发电设备、轨道车辆、通用机械、建材、造船、钢结构、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诸多领域。按照我们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三次现场实习锻炼,分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总共需要8 10周的时间。然而,由于企业的场地、生产节奏、作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每次接待现场实习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而且,出于安全性考虑,学生无法长时间在车间内或生产一线停留,基本是以参观的形式进行,更谈不上顶岗锻炼,实习效果不尽人意。

(三)合作培养成本高

由于我们合作的企业分布在多个工业领域,因此,企业在地理分布上也很分散。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都有我们的合作企业。这就造成了学生到现场实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增加,使得校企稳定合作出现了现实的困难。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积极想办法,与合作单位沟通、磋商,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化解困难。比如,针对合作稳定的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年定向输送一定数量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合作,我们与中水六局、牡丹江水泥厂、中航贵州飞机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了定向输送毕业生的协议。这些学生在大四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角色,效果很好,并在学生毕业后优先录用。

积极拓展实习基地的数量,利用寒暑假时间,将学生分散到多个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尽可能多地将学生送到生产一线锻炼。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我们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一汽集团解放分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轴集团、哈航集团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亚泰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均集中接待我校学生。这些企业的产品类型、生产性质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材料学科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由于这些企业地理位置在东北三省,进行实习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为增加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锻炼和就业提供机会,我们也积极与其他中小企业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比如哈尔滨吉星铸造公司、哈尔滨北方专用车厂、哈尔滨齿轮厂等企业。几年来的合作,学生实习效果很好,也推荐了一部分毕业生到

企业就业。

四、结语

材料学科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是要立足于社会需求进行的,这类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以把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以现场应用为目的,目标明确、清晰,学习效果好,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一线生产需要,成为技术骨干。从这一需要实际出发,面临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黑龙江科技大学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一方面与稳定的合作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既能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又推荐了学生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将学生分散到多个企业进行实习锻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材料工程学   学科   材料   人才   哈尔滨   人才培养   层次   本科   集团   学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