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

20世纪中期,很多民族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而纷纷独立,宣告以武力控制和强权政治为典型特征的殖民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后殖民时代的到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民族国家在主权独立之后开始寻求文化身份的独立,于是从被殖民文化内部生发出一股解构强势殖民文化的力量,它几乎伴随着整个西方物质和文化殖民的过程,只是在后殖民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半殖民地的状态,其文化和语言文字虽未被完全殖民,但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压迫和侵略时,其解殖民活动依然清晰可辨.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最能够彰显出两种文化之间在交流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因此,殖民地文学在寻求平等对话的后殖民语境中,就会将翻译作为解殖民的手段,由此引发人们对翻译文学解殖民的研究兴趣(由于译者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加上文学翻译在文化地位文化身份和文化选择中的可变性,由此便在被殖民语境中赋予文学翻译解殖民的功能。

对中国文学解殖民色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西方学术界和海外华人学术圈(但海外汉学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解殖民的研究主要基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立场,没有充分且深入地对大陆半殖民化社会状态下的解殖民研究,当然更没有将解殖民化推延到现代翻译文学领域(目前国内解殖民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特殊时代使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殖民化和解殖化特征十分明显,鉴于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主体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其解殖民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前所述,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半殖民化的特征,因此很多清醒的中国人发出了捍卫中国文学纯洁性的呼声,很多译者采取多种翻译策略来阻止外国文学的西化影响,凸显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特征具体而言,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通过如下策略或方法来达到解殖民的目的。

翻译主身份的确立与解殖民。鸦片战争之后,西学随着海禁的强制解除涌入古老的中国,即便清末人士已经接触并了解了西方文化思想,但他们仍然认为中国文化要强于外国,唯器物之末技不如夷人从南社会员的话中便可窥探当时知识分子自足心态的端倪: 言乎科学,诚相形见绌; 若以文学论,未必不足以称伯五洲,彼白伦莎士比亚福禄特儿辈,固不逮我少陵太白稼轩白石诸仙哲远甚。殊不知西方文学样式十分丰富,戏剧和小说的成就更是达到了中国文学难以企及的高度(清末国人的心态虽略显自大,但客观上却抵制了西方对中国文学的殖民,使西方经典文学名著消融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浪潮中就小说翻译而言,林纾将英美小说翻译成章回体,并把不符合中国伦理和审美观念的内容加以中国化改造; 在诗歌翻译方面,马君武苏曼殊梁启超等人的翻译采用文言和古诗体形式,其译作不会给中国读者带来审美的陌生感; 在社会学翻译上,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采用古雅的文言,并用中国固有术语去翻译国外新兴的专有名词,后人对其译文的褒贬评价姑且不论,译文避免了西方社会学词汇对中国语言大面积的入侵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西方物质文明强势进入中土的清末时期,中国人秉着文学的主体身份和近乎不复存在的文化优势心理,用本土化的文体和内容阻止了英美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殖民扩张。

弱小民族的翻译与解殖民。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可谓异彩纷呈: 从时间上看,各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均被翻译到中国; 从空间上看,强大的欧美文学与贫弱的东欧和亚洲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译介。然而,不同国家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影响迥异,面对被西方物质和文化殖民的强大压力,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只能借助翻译弱小民族的文学来增强自身对抗欧美文学的力量,成为近现代中国翻译文学解殖民化的重要手段。鲁迅从文学翻译之初就注重对弱小民族文学引荐,以对抗英美法德文学的翻译潮流,进而解构强势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殖民化($% 世纪初叶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主要收录了东欧及北欧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译介弱小民族文学的传统;抗战时期对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掀起了新的高潮,那些被法西斯

侵占国家的文学以及弱小民族富于抗争精神的文学得到了大量的译介,比如西班牙文学波兰文学以及苏联文学等是当时译介数量最多的文学,增强了中国文学对抗日本文学以及英美文学殖民的力量除翻译弱小民族文学可以解构英法美德文学的殖民外,对东方文学的翻译则同样具有结盟以达到解殖民的目的,周作人等对日本文学的翻译郑振铎等对印度文学的翻译郭沫若等对波斯文学的翻译等等,客观上达到了用东方文学的审美观念对抗西方文学的效果,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解殖民化的重要举措(弱小民族文学和亚洲文学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无疑形成了不言自明的同盟关系,推动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步伐。

翻译文学的改写与解殖民。任何文学翻译都不可避免对原文有所改写,一是文学翻译本身的局限决定了译文不能完全呈现原文的风格和内容,二是译者出于某种翻译目的人为地对原文加以改写而改写必然要对文本作相当大的改动,以更适合特定读者比如儿童或特定的翻译目的。因此改写的目的更有利于目标语文化的传播,其势必会有意隐藏或削弱原文的异质化力量,客观上起到解殖民化的效果翻译文学的改写具有两种层次: 强势文学对弱势文学的殖民化改写,以及弱势文学对强势文学的殖民化认同或解殖民化改写(改写比翻译学上所谓的创造性叛逆#更具目的性,虽然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性叛逆对弱势文学而言也具有很好的解殖民化功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对原文的改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或误译,译者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对强势文学无意识的改写,客观上起到了解殖民化的效果; 二是有意识的误译行为,译者出于某种翻译目的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三是对译文的改编,此改写往往发生在戏剧领域,很多剧作家把翻译小说改编成戏剧,而且根据本国需要将译文的内容背景故事情节或结局加以改写。

被压迫阶层文学的翻译与解殖民。从强势的殖民国家内部寻求反抗的力量,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解殖民化的重要手段(由此,我国翻译了大量反映欧美发达国家被压迫阶层人民艰苦生活的作品,以及他们顽强抗争强权政治的文学作品,借助被压迫阶层作品中的反抗精神来增强自身解殖民的力量比如对黑人文学作品的翻译,对反映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革命斗争的左翼文学的翻译等,都体现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解殖民的主观意图(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是利用了被压迫阶层文学所蕴含的反抗资本主义强权的力量,但解殖民与反抗权贵之间存在本质差别,所以不能将西方国家内的阶级冲突等而视之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努力(虽然二者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均为对殖民国家政治和压迫的反抗,但西方被压迫阶层反抗主流政治的行为是一种阶级或种族对抗,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翻译文学反抗西方强权政治的斗争属于后殖民语境下的解殖民运动。

我们应该理性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解殖民策略。所谓理性认识,一是我们应该在声势浩大的西化浪潮中冷静观察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重新去认识昔日的古今之辨新旧之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保持民族文化的本位,不至于迷失在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中。二是我们对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各种解殖民策略应该有全面的认识,不能仅仅看到其解殖民的优势而忽视了它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在西化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语境中漠视翻译的解殖民策略,将之视为时代发展的逆流,从而否定这些翻译策略对民族文化主体身份的建构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   中国   目的   文学   语境   译文   弱小   强势   中国文学   民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