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长期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直占据着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网络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其传播迅速、操作便捷、传播覆盖面广的特点对社会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便捷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机制,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在新闻内容、传播效果方面也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与拓展。

1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优劣势分析

1.1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优势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专业的传媒组织机构,其具有广泛的信息采集渠道、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和专业的机器设备,在多年的新闻传播实践中逐步形成既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相较于个体或者非专业组织具有较高的受众认可度。特别是在深受争议的公共事件上,主流传统媒体的态度更具权威性,类似马航失联等跟踪报道、国际报道方面往往也只能由传统媒体才能实现,充分体现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资源优势地位。传统媒体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剖析和专业解读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影响力,在信息生产传播上的严格把关,也使传统媒体在信息引导功能方面更为有效。

1.2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劣势

单向性是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最主要特点,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在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中,传受双方缺乏信息沟通,社会公众只能被动接受传播主体生产加工的新闻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意见和看法无法反馈给传播主体。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更新速度慢、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报刊,从新闻采集、编辑到印刷出版要经过一套严格的流程,信息更新速度方面严重受阻,特别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突发性事件的新闻,信息报道必然滞后,电视、广播的信息传播速度相较而言要快一些,但是也会受到播出时间、播放载体的限制,无法及时向公众送达信息。

2 新媒体新闻传播优劣势分析

2.1 新媒体新闻传播优势

新媒体大众化的信息发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为主动和平凡。平民化、自主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借助网络开放性平台,社会公众可以自主的编辑发布新闻信息,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新媒体环境下,50%的新闻内容是由社会公众所提供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源和话语权的垄断,社会受众可以借助网络与新闻传播主体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此外还进一步增进受众间的横向互动,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转发、分享、评论加强交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和受体可能成为同一群体,他们经常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兴趣偏好,生产出的新闻信息也更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喜好和需求。新媒体还具有及时高效的特点,4G网络技术、通讯设备的发展让社会公众随时随地采集发布新闻信息,特别是在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新媒体避免了人员设备调度带来的延时问题,牢牢把握最佳新闻报道时机。

2.2 新媒体新闻传播劣势

新媒体使得人人都成为新闻报道的信息源,但同时也造成信息平台上海量数据的存在,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也使得信息传播主体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闻信息生产发布的随意性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新媒体因传播主体的个体化导致传播信息的情绪化,缺乏权威性,社会公众易受片面化信息的影响,例如抢盐风波事件中,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信息引发了社会民众的恐慌,导致了超市抢购食盐事件。同时,社会公众缺乏必要的新闻专业知识和素养,在新闻传播内容把关上存在一定难度,虚假不实的新闻报道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危害了社会和谐。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互补性探究

3.1 传播主体互补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由编辑、记者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组成的新闻媒介组织。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普通民众,他们往往没有新闻专业知识背景,但其个体数量众多且分部广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主体上形成了互补,普通民众的加入壮大了新闻传播者的队伍,弥补了以往单一结构传播主体带来的信息源不足、视角局限的问题,更多隐匿的新闻信息被社会公众挖掘出来,他们以事件的亲历者或者旁观者的身份还原重塑新闻事件,新闻内容更具真实性,广泛的关注度进一步激发社会民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使新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有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3.2 内容涵盖面互补

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是由新闻专业从业者采集、编辑、报道出的代表官方意见的信息,更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把握新闻事件的背景、内涵。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大多是由非专业人士制作的,更多的夹杂个人情感,代表着个人的意见和观点,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事件过程。二者在新闻内容上形成互补,使得新闻事件的展示视角更为全面,同时也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3.3 受众群体互补

新闻受众群体对新闻媒介载体的偏好经常会受到其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年龄较大的人对新兴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在了解新闻信息时更愿意通过阅读报纸、收听收看电视广播,而年轻人热衷于新鲜事物、赶潮流,不愿意阅读形式呆板的报纸、杂志,他们更愿意通过互动性较强的微博、微信等来获取新闻信息。媒介载体的多元化让新闻受众群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增强影响力。

3.4 传播效果互补

传统媒体在采编内容上的严格把关使得其在社会公众心中树立了权威,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但单向的传播方式导致互动性的缺乏和活跃度的降低,话语权的缺失引发公众的不满。新媒体刚好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超强的扩散性和互动性给社会公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平台,民众可以更有效的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个体片面化的信息阐述和意见表达还需要由官方权威意见加以佐证。

4 结束语

新媒体的产生给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其进一步扩大了新闻传播主体的范围,改变了新闻的价值判断,拓宽了新闻报道内容的涵盖面,丰富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强化了社会公众的话语权,推动了舆论监督效力的实现,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形成优劣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媒介对话时代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资讯传播学   媒体   互补性   新闻   受众   新闻报道   社会公众   传统媒体   主体   事件   内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