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的大家风范

2012年,我承接了中国作家协会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工程中的《朱自清传》的撰写任务。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中,因为这期间在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比较紧张,加上要撰写博士毕业论文以及写作完成乡土中国三部曲第三部、长篇小说《后土》,可谓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另外就是看到这批丛书已经有许多作家顺利写完并交付作家出版社出版,且质量很高,这些成果让我感到很有些压力。紧绷的状态和感受到的压力让我对《朱自清传》的撰写工作不敢怠慢,利用几乎所有可能的时间查阅了视野范围内关于朱自清的所有材料,并断断续续地撰写了一些篇章。在写作过程中,我充分领略到朱自清作为一代文学宗师的大家风范。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新民主主义战士。他在五四风雨的狂飘下步入文坛,直到1948年去世,几乎经历了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虽然不算最多,但却写出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可以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下)》所评价的那样: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足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身上集合着斗士、诗人、学者三重人格,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李广田称赞朱自清具有最完整的人格,他在《朱自清先生的道路》一文中说:朱先生是积极的捐者,是并不止于有所不为而已的,这使他免于成为迂腐的捐者或乡愿式的捐者,这使他成为一般知识分子所最容易追随的先驱,成为一般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在朱自清去世以后,他的学生以及好友纷纷发表纪念性文章,文坛大家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朱光潜等许多文化名人都撰文称赞他的道德文章,怀念其一代宗师的风范。

朱自清一生致力于新文学的写作与研究,在诗歌、散文、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朱自清以散文名世,文学起步于诗歌,写过小说,进入清华以后,又把多数精力放在了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他的教学和研究以古代诗歌开始,讲李白、杜甫、李贺、陶渊明、谢灵运,而讲得最多的还是宋诗。后来,他又讲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散文研究、文辞研究乃至文学史,他还开过两门最具意义的课:中国新文学研究和中国歌谣。此外,他关注新诗发展,写过多篇论文。如果我们把朱自清放在与他同时代以至不同时代的学者中进行比较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既教大学又兼教中学者,有之;既从事创作又进行研究者,有之;既勤勉学问又关注教育者,有之;既推崇古代文学又倡导现代文学者,有之;既偏重文学又看重语言者,有之;既著述学术论文又撰写普及读物者,有之。但把这几种工作合在一起进行的人,恐怕就少了。

朱自清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在五四作家中,朱自清是少有的经过高等学府系统学科训练的作家,是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的文人典型,是作家型的学者,又是学者型的作家,他的身上既有知识分子风骨,又有着学者风度和文人的风范。

朱自清辞世后,他的旧日相知好友虽历经艰辛却多半活得长久,成了文化老人,而这些老人在岁月的隧道中所一再回味的却是朱自清那匆匆离去的背影。朱自清的离世引发了国内的纪念风潮,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杨晦、冯雪峰和以香港邵荃麟主编的《大众文艺》同人名义刊发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的最大亮点是强调朱自清作为自由主义作家向民主战士转变的意义一一晚年朱自清成为一个标本,他的选择被提升为知识分子的道路。

因此,在尊重史实的原则下,书写一部权威性和文学性俱佳、既生动有趣又扎实耐读的朱自清传记意义非凡。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和精神思想还远远没有被普通读者所熟悉,即便是从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部传记也是他们所共同期待的。

在已完成的《朱自清传》篇章中,我写得十分谨慎。许多人都以为,历史久远的传主不好立传,因为牵扯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稍不注意就会落入戏说乃至胡说的境地。其实,近现代人物的传记也不好写,因为史料过于丰富,有许多资料都是读者所耳熟能详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传主进行重新发现。对于朱自清传记的写作,我给自己列出了一个底线:就是宁愿慢一点,也要把这本书写好。

在前期的写作中,我基本上依据的都是史料,没有进行一些起码的实地考察。朱自清一生辗转多地,其足迹遍布海州、扬州、北京、温州、宁波、昆明等,由此其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少年时期(1898-1916)、北大求学时期(1916-1920)、中学执教时期(1920-1925)、清华任教时期(1925-1937)、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重返清华时期(1946-1948)等。在后期的写作中,我觉得有必要尽可能地沿着朱自清的足迹走一走,感受一下朱自清所生活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氛围,这样写起来更有历史感和现场感,让历史烟云融入当下语境,保证写作的鲜活性。

因为此前写了不少长篇小说,我想完全可以把自己在小说语言方面的训练转化为写作《朱自清传》的一大特色,用充满感性的语言写已然尘封的历史,让这本传记带上小说的感性色彩,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注重情节的营构和编排,灵动展现朱自清的人生轨迹和婚姻感情,以及他在诗歌、散文、学术研究、教学、文学编辑方面的成绩,通过营构朱自清作为教师、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斗士和文学编辑的多重身份,让读者在阅读中切实体会到一代文学宗师的大家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   新文学   大家风范   知识分子   中国   传记   散文   学者   时期   作家   历史   文学   朱自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