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职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俨然已经成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同时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型人才,而非研究性、设计型人才。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广泛渗透到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职业教育教学职能的转变使得现目前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融于有机化学课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我们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践表明,以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有机化学课教学现状

传统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先理论,后实践,即教师讲解-学生听,在学生掌握有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验证性实验进行证实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种教学模式在众多院校中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转变,我们发现现有的经典教学模式跟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已经不相适应,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我们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这个理念决定我们的教学从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

2有机化学课改革实践与探索

有机化学是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学科之一,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已满足不了21世纪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2.1课程整合,融合学科体系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教授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还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行统一的过程;而化学实验课教学则是这个过程中的纽带。有机理论的教学需要实验的反复检验,同时又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而实验教学又贯穿整个有机化学的教授过程,进一步验证有机理论。图1为有机化学教学关系图,通过这张图我们不难分析得到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表征是有机化学的核心,这个核心与有机化学研究的所有环节(信息的收集、整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分析、判断,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过程(制备、纯化、表征)的控制技术,结果的给出等都有联系,通过制备、纯化、表征有机物,可使学生真正了解有机化学的全过程,真正体会有机化学的魅力。其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的驱动下,我们对有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技术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图2为课程整合图,我们将有机化学课程的两大重点有机的融合成了一个整体。有机理论教学重在理论知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实验教学则重在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反过来检验理论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应该形成互助之势。

由此,我们将有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技术两门课程整合成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一门课程,既增进学科间的融合性,又提高了有机化学课程的覆盖面,一举多得,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2.2建设配套教材,促进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课程的整合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特别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机化学教材。为此学院集中力量对整合后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并进行有机化学教材编著的改革。新的《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教学讲义的编写应该注意体现基础性;考虑有机化学教育的综合化,加强各学科的渗透性;展示有机化学教育的社会性;体现贴近生活知识的科普性以及符合职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更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设定分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入门项目,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主导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情境设定多样化,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研究式教学新式,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总结。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实现教学职能的转变即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指导思想。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首先向学生下发项目任务书学生则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内容运用图书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平台课前进行资料查阅,搜集信息,拟定完成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课堂学生自由讨论方案可行性,教师把握尺度引领并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学生总结并确定方案学生实施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方案并由学生优化方案学生再实施方案最后由学生出具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成分明显减少,学生参与成分明显增多。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验证式教学模式向引探式[1]教学模式过渡,由灌输式教学法向诱导式再到自主式教学法的转变,从学生被动的被灌输到诱导学生学习,再到学生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有了主动性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4改革考核办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更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使学生的成绩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有机化学与实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改革了考试的方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在课程考核方面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重在过程。我们制定的考核方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成绩即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该部分成绩主要涉及项目方案的确定、项目操作成绩和可行性报告成绩;二是理论考试成绩即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该部分成绩主要涉及有机理论和实验理论;三是平时成绩即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该部分成绩包括学生学习素质及项目学习准备情况,由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产生。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公正、真实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5开放实验室,构建学生自主实验平台促进有机理论的提升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理论验证性实验,或是课堂未能及时消化的实验,我们将实验室开放出来,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课题进入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更能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结语

有机化学与化学实验技术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的接受有机理论知识和单调乏味的接受实验基本技能的状况,改变了有机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成绩   过程   能力   理论   课程   职业院校   方案   项目   学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