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但是在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受到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影响,尤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想要跟上改革的脚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舍弃旧的教育模式。本文立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浅谈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希望可以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

1探索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1高职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当今社会愈发需要大批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知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并能熟练操作的技能人才。然而在高职院校当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本末倒置,不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是一心放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上,忽视了对自己的培养。要想改变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与困难,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求培养本身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更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技术人才,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1.2探索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即将从前孤立的“教”、“学”、“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当中感受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优越性。目前提出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要求在某些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打破理论和实践的界限,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2探索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提高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质量,结合上文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想要打破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的固有僵化思想,需要教师做出极大努力。只有结合实践,构建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新模式,才能真正提升高职生水平。

2.1构建教室一体化

作为教学的平台、教学的硬件设备,教室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因其特殊性,我们往往会忽视教室的存在。在传统教学中,教室仅仅需要理论教学的需要就行,但是想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将教室的构建纳入其中。特别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性导致传统的教室布置并不能满足其授课要求。因此,可以采用前后型或混合型的一体化教室布置。例如,教室前面摆放课桌,便于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面摆放实习设备,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多层次一体化的教室布置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更完美的硬件设备。

2.2推行校企联合教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无数教师都以此为教学准则为学生传授知识,讲解疑惑。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在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联合办学,校企能够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针,研究解析实行何种培养策略,经过校企紧密的合作,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在校企联合办学下,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进行学习,在毕业后能适应企业的岗位的要求。从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才能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堂变为一潭活水。

2.3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只是机械的教授教材。再加上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很多时候跟不上教师思路,导致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新型的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要求改变这一陋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陈旧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这就需要结合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实行开放式层次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会知识。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行业急需大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级人才,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想与时代接轨,教师必须做出改变,坚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符合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

(10):12.

[2]冯宝珍.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带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发展[J].新课程中旬,2013

(5):3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电力   电气工程   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课堂   教室   传统   教师   知识   人才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