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中人物晴雯

浅论《红楼梦》中人物晴雯

刘一心在“百年孤冢葬桃花”中谈过,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中,写的最成功的一位女性就是晴雯。她虽然是一位身份低下的丫鬟,但作者却是用自己的血调泪水,书写而成。和黛玉一样,晴雯一生是洁净的,洁净的身体,洁净的灵魂。晴雯是是大观园中最美丽、最光彩照人的丫头,有着天真无邪、自尊自爱、大胆叛逆的性格,更是芙蓉花神的代言人。风流灵巧招人爱的晴雯,却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在曹雪芹笔下悲惨死去的 很少的几个人之一。她死在了贾府覆灭之前,在大观园众多的女儿中,这株曹雪芹以满腔心血浇灌出来的奇葩,虽然刚过十六岁花季就凋谢了,但她的全部生活称得上是一首充满青春活力和灵魂之美的抒情诗。在曹雪芹蕴秀的毫端下,晴雯究竟具哪些优秀品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一人物做简单分析:

一、天生丽质,貌若西施

纵观整个大观园,几乎所有主要人物出场,都配有一段精彩的肖像描写,在作者的精心雕琢下,一个个美丽如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晴雯的出场别出心裁,我们一闭眼,便仿佛能见到一个天真娇憨的女孩子贴完了字得意洋洋地从梯子上爬下来。晴雯究竟有多美?书中一直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虽然,她出场较早,但是一直是很低调的,直到《红楼梦》的七十四回,才第一次描述晴雯的长相,依然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而是出自最恨晴雯的王善保家的口中作者以少许的笔墨写出了令人永不忘怀的形象。先是王善保家的用“标致”、“像西施的样子”、“骚眼睛”、“妖妖俏俏”等字眼向王夫人进谗,后是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进谗后,猛然回忆起“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水蛇腰”、“削肩膀”恰是古之美女的特征,加之又有林妹妹那样“似蹙非蹙,似喜非喜”的眉眼,晴雯之美丽可想而知。当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立刻命小丫头到怡红院把晴雯单独叫来。王夫人一见她钗斜鬓松,衫垂带褪,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此刻,作者从反面写了晴雯之美。接着,作者又借凤姐之口来直接赞美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在大观园这个美人如云的国度里,能得到凤姐这样的评价,可见晴雯确有非同一般的容貌 。按贾母的话说“其它丫头的模样都不及她,袭人的模样虽不及晴雯,然则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了!”晴雯的美便绝非一二等,而是特等不是一般的美!在王夫人见她那一段的描写更是写出了晴雯的美——晴雯听王夫人传她,知道王夫人不喜欢妖装艳服的打扮,想着连日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这便可以知道天生美人,不在妆饰)。那在她自己看来自以为无碍的不美的时候,在外人看来是怎么样的呢——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可以和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相媲美)。这便是晴雯的美——天生丽质难自弃。

二、清高冷傲,洁身自好

在《红楼梦》所写的众多奴婢的悲剧中,晴雯的命运尤为催人泪下、发人深省。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钗册时,打开的第一本便是晴雯的,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判词)。“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光风霁月(出宋诗人黄庭坚语);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这"心"指的正是她对自身价值、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她的高洁的品格;而这"身"则是指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她作为奴婢的卑贱身份。晴雯是一个非常高洁的女子,她与宝玉建立了一种类似友情类似爱情的亲密关系,甚至在心里暗暗认定自己是宝玉心仪的女子。她维持着这种关系,与宝玉和谐相处,自足自乐。袭人的城府很深,她为了讨好宝玉,可以与宝玉苟且。而晴雯不能,虽则她与宝玉情投意合,对绝不会与宝玉发生肌肤之淫。在她的思想观念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爱的升华,它超脱于性爱,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恋,用“意淫”来诠释再恰当不过。晴雯十分看重自身的纯洁,她认为既然你与我心有灵犀,那你就应该尊重我理解我。贾宝玉,作为一个纨绔子弟,想得自然没有晴雯多。有一次,宝玉嬉笑着让晴雯陪他洗澡,结果被晴雯断然拒绝。可见,晴雯的内心是多么的纯洁,纯洁得不媚俗。和林黛玉一样,她在乎的是贾宝玉的心,容不得丝毫的冒犯。

晴雯的明朗爽快的性格和敢于打破等级观念的精神,赢得了宝玉的赞赏,成了他心上的“第一等的人”。如果如他自己说,他心中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三个人,第四个人是林黛玉,那么,第五个自然就是晴雯了。其实,前三个不过是说出来作作样子,贾宝玉真正的知己,第一是黛玉,第二便是晴雯。这一点,从晴雯被逐和晴雯之死对宝玉的身心引起的巨大震动,便可以看出来。宝玉说晴雯的被逐,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送到猪圈里”,使他痛苦难安,迭次痛哭,心肺俱裂。特别是当他得知晴雯夭逝的消息后,更是肝胆俱摧,痛苦欲绝。出于无奈,不得不用小丫头关于晴雯死后已成花神的无稽之谈,来慰藉自己被灼伤的心灵。

晴雯关心体贴着宝玉,在心里将宝玉作为其一生的依靠,士为知已者死。宝玉去舅舅家赴宴,将贾母送给的孔雀裘烧了个母指大的洞,里里外外没人敢补,宝玉大急。晴雯此时病得厉害,她完全可以不置不理,但她硬是揽下了此活:“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 “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咳咳嗽嗽,从掌灯时分补到凌晨四点。

第七十七回宝玉探晴雯。作者出人意外地安排了一个灯姑娘纠缠宝玉的场景,让她从旁观者的角度作证,证明宝、晴之间洁白无瑕。用灯姑娘的“浑”,来衬托晴雯的“清”。

三、大胆泼辣,质朴纯真

如果说林妹妹是宝玉爱情道路上追求的对象,那么,晴雯则是宝玉现实生活中寻觅的知己。可以说,在反传统思想的道路上,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只不过,林妹妹的感情是压抑的,忧郁的,晴雯的感情则是豪爽的,大胆的。作者似乎更赞赏晴雯,在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中写道,晴雯对宝玉呜咽:“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指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连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的一般。快把你穿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耽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这也只有晴雯能说得出,林黛玉是绝对不可能说的。这里,晴雯的情感与同是宝玉身边的袭人相比,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袭人是委琐的、自私的;晴雯是质朴的、诚挚的。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宝玉对晴雯才有诸多的情感投入。作者曹雪芹也正是把晴雯放在这特定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了这个光辉灿烂的艺术典型。“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芙蓉女儿诔》)。因为晴雯早夭于《红楼梦》前八十回,所以我们看到了出自曹雪芹笔下的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风流灵巧高傲尖刻的晴雯给人们留下了“空牵念”的世代遗憾,乃至于红楼迷们念念不忘那“夜夜长空霁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红楼梦   大观园   宝玉   西施   妆饰   水蛇腰   虚名   美人   人物   美丽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