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一、法治观:严正不苟、赏功罚罪的法治观念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尺度来约束。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会天下大乱;一支军队若没有纪律就像一盘散沙,不攻自破;一个企业若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会肆无忌惮,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所以,制定法规是非常必要的。一位领导者要想让自己的事业走向正规就必须严守法纪、依法管理。曹操的治军理念就是典型。

曹操的治军思想更多属于法家思想体系。曹操对自己的亲人和将士一视同仁,没有例外。曹操的儿子曹彰征讨乌桓时,曹操曾告诫他:“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第七十二回)曹操能对自己的儿子以“法不徇 情”相告诫,的确难得。曹操依法治军,而且能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宛城征讨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于是,“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第十七回)。而曹操的座骑因受惊而践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就以“割发代首”来惩罚自己。作为三军统帅,曹操在违反军纪时能够主动请求处分,即使不能严厉处分,也希望有处分的表示,这在领导层中是很少见的。他以自己为例来教育三军: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军纪就要受到处罚。领导者以身作则,错了就接受惩罚,才能震慑下属,使他们心悦诚服,自觉遵守法纪。

曹操除了以法治众、恪守纪律外,也坚持论功行赏、赏罚分明、不计贵贱的原则。这是他作为一个领导者所特有的特点,也是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大将华雄连斩诸侯几将,无人可敌。这时,关羽请求出战,但袁术得知关羽只是一马弓手时就瞧不起他,不令其出战。然而,曹操却说:“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当关羽提华雄头来见时,非但没有得到赏赐而且还被赶出帐外,此时,曹操仗义执言,反驳道:“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第五回)曹操暗使人送酒抚慰刘、关、张三人,足见其赏罚分明,平等对待。

在运用赏罚时,曹操也是赏多于罚。部下一立功,他就立刻给予称赞以鼓励部下,同时也是对其他将臣的期望。如曹操移驾许都途中,李傕领兵阻挡,许褚连斩二将,曹操抚许褚之背说:“子真吾之樊哙也!”(第十四回)荀彧来投曹操时,曹操称赞道:“此吾之子房也”(第十回)。他常把部下比作历史上的名人,是对他们的一种称赞,更是一种期望,而他们也会努力使自己靠近那个名人,建立更多功绩。相比于惩罚,称赞更能让人接受,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并使他们对领导产生好感,而更加卖命地为其工作。

曹操的赏罚不仅是对部下行为的评价,更是把它作为一种教育部下将士的手段。通过奖,他启发部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罚,他教导部下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其为部下设定的理想人格在部下身上逐步内在化。如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应允他三件事:降汉不降曹;优待二嫂;誓死追随刘玄德。关羽进许都后,曹操还赐给他绫锦、美女、赤兔马等等。但当关羽得知刘玄德下落后就留书离去,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下令放行,不加追究。曹操之所以对关羽如此厚待、宽容,是敬佩他“事主不忘其本”的忠义精神。曹操在关羽离去后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第二十七回)他这句话并不是无故而发,不仅是在赞赏关羽的忠义精神,更是说给他的部下将士听的,他希望他们也像关羽对刘玄德那样对自己忠心耿耿,虽百折不易其志。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对部下却是无声胜有声的十分高超的教育方法。

二、处事观:机智灵活、思维敏捷的应变大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善于应变是

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即要求领导人对突发事件或意料之外的情况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从而转危为安或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曹操就是这样一位应变能力强、机智灵活的领导人。

曹操的机智和应变能力较之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他在濮阳与吕布大战时中了陈宫之计,险些丧命,于是他诈言身死,令军士挂孝发丧,吕布被骗劫营,结果中计,曹操反败为胜。再如,董卓独揽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其灵机一动,持刀跪于董卓之前说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第四回)董卓见刀果然是宝刀就没起疑,操趁机逃走。这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应变能力。有人说他行事奸诈,但兵法云“兵不厌诈”,奸诈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机智。如在领兵攻打袁术时,军粮接济不及,粮官王垕请求曹操定夺,曹操让他以小斛发粮,权且解燃眉之急。后来众将士抱怨曹操欺众,曹操秘密召见王垕说:“欲借汝头以示众耳。”(第十七回)王垕还来不及分辩就被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了,还给他按上了“盗窃官粮”的罪行,至此才解了众将士的怨情。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处理事情巧妙灵活,即使是自己下的命令也能把责任推却的一干二净、毫无痕迹,让别人说不出他的不是,同时也展现了他权谋之高超。此外,“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三、结语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大奸臣,但也不得不承认其是“治世能臣”。曹操能把曹氏势力扩充到足以与袁绍、刘备、孙坚相抗衡,能“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第四十八回),最终统一北方,无疑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谋略和领导才能。商场如战场,虽然现在不是三国鼎立、军阀混战的年代,但各个企业集团却如一股股势力在明争暗斗,比三国时期的战场更激烈,只不过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虽然时代不同,但有些东西却是同一的,即不论战场、商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强大,就必须有一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其领导观特别是法治观和为人处事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忠义   法治   赏罚分明   将士   部下   应变   机智   麦田   领导者   演义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