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解析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文人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内容丰富多彩。何一段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政治与经济,这些教育思想大多都蕴含在文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深远持久的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本文主要以春秋时期的孔子文学以及他的教育理念为代表,来阐述了解孔子的文化思想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我国的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地了解我国的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教育上,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他平生有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当时的人们争先恐后去当孔子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以至于对历朝历代乃至如今的教育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文学作品,以及他的作品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分析: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

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一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一也。这句话一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一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葬,犹犬羊之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一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徘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何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一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一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索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一也》:多闻阀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阀殆,慎行其余,则寡J晦。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

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攀攀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人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不可否认,古代文学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所奠定的良好基础,我国古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考察对象,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丰富和全面的,我国古代文学和其所倡导的教育思想都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我国浓厚的文化教育思想,现代很多教育家都对我国古代文学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发展大多数是围绕着古代文学所展开和延伸的,以孔子教育思想为代表的古代文学中所注重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教育改革也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   多闻   论语   孔子   思想   温故而知新   我国古代   古代   我国   知识   文化   文学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