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本文以交通运输业为切入点,针对交通运输业当前的运行态势及现行的税收政策,分析“营改增”为其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问题,提出了降低行业企业税负的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影响和对策

为了从制度上消除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重复征税问题,有效减轻企业税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家从2011年10月就决定开展“营改增”试点,逐步将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现行营业税全部改征增值税。

一、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概述

2012年1月1日起,我国率先在上海实施了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实现“营改增”后,在适用税率上,一般纳税人为11%,小规模纳税人为3%。在计税方式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式,即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思想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发展。从“营改增”的核心思想出发,笔者认为,“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理论上有如下影响:

1.增值税抵扣链条得以完善

改革之前,交通运输业是纳入营业税管理的,营业税从征收环节上来看缺少抵扣环节,其计税依据是按照营业收入全额征收。而增值税是对每一个经济行为产生的增值额进行课税,增加了税收链条的完整性。营业税的征收原理容易造成重复征税,企业的纳税负担较重。改革后,交通运输业的上下环节都能抵扣,使企业纳税更加合理,避免了企业重复纳税的情况,达到了税收改革的目标。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营改增”政策颁布后,许多企业认识到了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合理计算税收的重要性,促使交通运输企业规范财务核算,加强企业管理。这些企业组织财务人员对“营改增”相关文件进行培训学习,并聘请税收方面的专家做企业的顾问,通过这些方法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更加合理纳税。

3.便于税务机关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一是专用发票的开具增加了销售方和购买方的相互监管,无论是销售方还是购买方都会让对方如实开具专用发票,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抵扣或者税额。二是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电子抵账或者“金三”系统对专用发票进行严格监控,对有风险的及时进行处理,因此改革后有利于税务机关更好地管理企业涉税工作,保证了国家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三、“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

“营改增”试点从制度上基本消除了货物和服务税制不统一、重复征税的问题,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负。对于交通运输业纳税人来说,从前期试点效果来看,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明显,较好地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方向;但是一般纳税人却产生了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1.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可能导致税负不减反增

这与增值税税率、可抵扣范围、固定资产的更新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难易程度以及交通运输业早期实施地区性试点等因素有关。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是11%,增幅较大,虽然可以作进项税额抵扣,但根据现行抵扣制度规定,现在主要抵扣的是交通工具的购置、燃料费、修理修配支出及设备的常规保养支出,抵扣范围较小,因此导致了一般纳税人税负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2.企业人才短缺,培训成本上升

“营改增”带给企业财务人员的改变和挑战非常大,财务人员面临新旧税制的衔接、税收政策的变化、具体业务的处理和税收核算的转化等难题。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同时还带来了开票系统、报税系统、认证抵扣、税款缴纳等操作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账务处理稍有不慎便会产生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企业要加强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或者加对企业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这都会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

3.发票的开取及获取难度较大

发票风险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交通运输企业需使用增值税发票和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发票的开具风险较大。一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业既包括交通运输服务又包括物流辅助服务两类,二者税率不同,交通运输业税率为11%,而物流辅助服务税率为6%,但二者本身在交通运输中环节中互相交叉,难以区分,同时发票繁多,也给发票的获取带来了难度。二是交通运输业中,车辆的加油费和维修费用成本较大,但这些业务往往无法取得专用发票,一方面车辆途中维修或加油时往往是和小型修理厂或小规模纳税人发生业务,这些纳税人不得自行开具专用发票;另一方面代开发票又因为司机不随身携带公司相关证件而变得手续复杂。三是由于“营改增”刚刚推行,下属员工特别是司机索要专用发票的意识淡薄,致使企业取得的专业发票减少,增加了企业税负。

四、“营改增”后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前期试点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全面推开试点,有利于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当前一些行业、企业出现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有利于给企业增加活力。为解决“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出现的增税问题,促进交通运输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层面以及企业自身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应采取的措施

(1)适当增加可抵扣项目范围。通过本文之前的分析阐述,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整体税负受成本中可抵扣比重对减轻纳税人负担等具有非常积极的重要意义。因此国家要充分重视企业可抵扣成本项目的多少,适度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才能实现结构性减税的初衷。国家税务总局自2013年8月1日起,已经将企业购进自用的应交消费税的摩托车、小汽车、游艇等纳入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内,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切实减轻交通运输业企业的纳税负担。

(2)完善相关的补助政策。一是要简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中的各项手续环节,使企I能够快速高效的办理各项手续。二是建议政府出台一些政策给予此类企业相应的政府扶持,为此类企业设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专项基金,弥补企业在税收改革中的一定损失,调动企业积极性,放开手脚深化改革。

(3)加强税收征管。一是要更加动态、精细的管理来加强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力度,准确核实领用发票的数量,加强发票开具环节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二是要建立严密的征管网络,加强国税机关与地方各部门的联合,进一步强化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完整严密的护税、协税网络。三是要加强电子发票的推广运用,这不仅能降低企业手工开票的压力和人力成本,同时能保证纳税人及时完整取得抵扣凭证,降低税负。

2.企业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一是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营改增”税收知识的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相关政策,熟练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要随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内容。作为财务人员更应通过企业组织的相关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融汇贯通相关财税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企业降低税负,合理健康发展。二是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招聘门槛,要不断引进专业财务人才,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2)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有很多都是小规模企业,采取挂靠方式或者承包方式,这种形式下,车辆的所有权归个人,而非本企业所有,因此企业难以获得固定资产的购置及维修费用的进项税额抵扣发票。因此,这些企业应当以“营改增”政策为契机,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型。企业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与财税部门沟通,争取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将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

(3)针对“营改增”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企业应从自身出发,针对税制改革后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掌握和权衡各项政策的利弊,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纳税筹划,并相应地调整企业管理制度。交通运输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方面,应该科学安排增值税的抵扣时机;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应重视税务成本,充分利用企业的闲散资金,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运行以及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既可实现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又可增加当期的进项税额,有效降低企业的应缴税额。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平新乔,张海洋,梁爽等.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负.财政与金融,2010;3.

[3]关于今年一季度本市推进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运行的基本情况[EB/OL].上海财税网,

[4]申爱萍,杨存忠.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会计师,2013(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运输业   交通   进项   税负   税额   营业税   增值税   发票   试点   对策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