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途径

探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途径

自2012 年营改增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进行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四年多的时间,2016 年我们迎来了营改增的收官之年。这也就意味着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全面推行彰显出我国已经在财税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实质性的一大步。近年来,烟草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卷烟提税顺价、控烟过激三大压力,行业进入了增速放缓、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式逐渐转型的新常态时期。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将会对企业的税负、财务管理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又会催生哪些财务管理问题呢?各企业和相关部门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这将是值得各企业深思的问题。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 一)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前,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并将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上进行体现,在期末要将其计入到企业的利润表中。实施营改增后,企业所涉及到的经营项目不再缴纳营业税。《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对会计科目及利润表项目进行调整,将营业税金及附加调整为税金及附加,核算内容取消了营业税,增加了原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四小税,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由于价外税的属性,从账面上看,营业税的减少和四小税的调整将导致税金及附加这一账户中金额出现变动的情况,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则对资产负债表产生了影响。这一变化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都是以流转税作为主要计税依据,在实施营改增后,流转税的变化带来这两个带征税的变化亦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在实施营改增,以上核算报表列示方式必然会对企业的利润、资产产生影响,从而也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 二)营改增对企业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的影响

实施营改增前,营业税主要计税基础是纳税人的全部营业收入,属于价内税。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需要以企业销售货物相关的增值额单独进行核算,并不是货物价格的组成部分。增值税的应税销售收入中并不包含销项税额,销售成本中也不包含进项税额。我们再看变动成本,实施营改增前,企业征收营业税,燃油电力费等相关的营业税计入到变动成本中,并没有相关的抵扣;实施营改增后,企业消耗的燃油电力费用等这些变动成本项目涉及的进项税额是可以进行抵扣的,这就使得企业的变动成本降低。再来研究企业的固定成本,实施营改增前,企业购入的各项机器设备涉及的进项税额不能进行抵扣,都以购买成本的形式计入到机器设备的成本中,并在日后分期进行摊销;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此时企业购入的机器设备的入账价值中并不包含增值税。可见,在实施营改增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中的金额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产生了影响,并对企业的营运能力产生了影响。

( 三)营改增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包括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两种。其中: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决定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盈利能力、资产的运营状况等多个指标将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实施营改增后,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降低,应付税款的降低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负债、降低了现金流量的流出,增加了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的同时流动负债减少。另外,企业生产使用的各项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能需要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来实现,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长期负债,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进行抵扣,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期,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长期固定资产带来的长期负债压力。

( 四)营改增后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财税改革方案三大紧迫任务之一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具体来说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另一个是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的主体税种营业税已经消失。此举虽然有利于保证中央财政收入,但随之而来必然带来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缺位问题。在调控房地产过热政策极大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情况下,未来收入的划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最近一段时间主张将消费税调整作为地方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消费税第一纳税行业,烟草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也将是最大的。

二、快速转变思路,积极应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 一) 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方式,提升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

在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支撑下,企业必须正确面对营改增为企业带来的纳税环境的转变,必须尽快适应营改增后纳税环境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思想认识的转变,树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及时了解税制改革后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情况,并密切关注企业及行业税负的变化情况等,并站在本行业发展的角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探寻真正适合本企业 营改增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式。如:在采购环节中,烟草企业应制定最优采购决策方案,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使企业在改革中受益。

( 二) 尽快熟悉影响变化情况,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营改增政策变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税收征纳,对企业经营业绩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表项目、投资决策以及企业偿债能力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最核心的管理职能,要将营改增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透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合理分析企业情况,真正把握经营实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真实信息。

( 三) 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发展,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实施营改增后,各企业必须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合规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各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加强纳税筹划管理。如:企业可以利用固定资产集中采购、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进行进项税额的合理抵扣。

( 四) 紧跟政策做好分析,未雨绸缪应对调整

营改增带来后续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调整还存在很多未知数,未来财税改革的方向也没有完全确定,在地方与中央财政收入的博弈之中,政策制定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企业财务管理能做的就是关注和跟随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及时做好政策调整对行业及企业影响的深入分析工作,为企业战略做好参谋,做到提前一步介入,从容应对变化,尽量减少政策调整负面影响,积极引导正面效应,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总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为行业及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的利润、偿债能力、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一双重影响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利,避免各种弊的出现,为企业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论文   财务管理   财务其它   进项   税额   税金   营业税   增值税   财税   体制改革   途径   成本   政策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