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及其分配表的结构分析

"

国内财务、会计研究者在分析利润及其分配表时,绝大多数是结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构建财务分析指标来评价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且计算的指标过于抽象、笼统、概括,还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盈利的质量、经营风险、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性。这便于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服务,但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则不会太大。因此,本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新和健全了利润及其分配表的结构分析指标体系。我们相信,在财务报表有用性下降和日益遭到人们诟病的今天,我们的探索一定会使人们尤其是企业管理当局改变对财务报表的看法。

结构分析是财务报表常用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它主要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为100%,计算出个体项目占总体指标百分比,再比较每项个体指标百分比的增减变动情况,以此判断有关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及变化规律。本文尝试用结构分析法解读利润及其分配表。

一、收入结构分析

企业收入取得的途径有二:一是在主业中获取的经常性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经常性收入具有可持续性、可再生性及稳定性;二是在非营业活动中取得的非经常性收入,包括营业外收入、投资损益、补贴收入等。非经常性收入具有偶然性、间断性。因此,通过分析经常性收入或非经常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就可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越大,说明非经常性收入比重越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经营风险越小。但在进行收入结构分析时,不仅要重视收入的量,更要关注收入的质。收入的本质是经济利益流入,而经济利益流入的主要形式就是现金的回收。因此,要判断企业收入的品质与有效性,还须结合现金流量表计算销售净现率,该指标可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所获取的变现收益水平。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货款回笼越及时,坏账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收入质量越高。

二、销售结构分析

销售结构是指每一种产品的销额在总销额中所占比重,该指标可用来观察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战略和经营风险。若企业每一种产品的销售比重很小或相差无几,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若企业某一产品的销售比重占绝大部分,说明企业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多元化战略是与专业化经营相对应的企业经营战略,而专业化经营又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 企业在开始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需要主营业务提供雄厚实力和稳定保障来支持,这不仅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更是企业避免因多元化的风险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客观要求。如果主营业务已经陷入困境,欲用多元化使企业摆脱困境,企业不仅缺乏足够的资源在新领域内建立新的优势,甚至还会使原来的经营领域受到连累而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多元化进入的程度,与原企业业务在资源和能力的运用上有较强的关联性。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一元化”与“多元化”。

三、成本结构分析

企业总成本由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主营业务成本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占绝大部分,它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用。不同的成本项目,其习性和控制方法也不同。主营业务成本主要靠改进和创新工艺技术、使用熟练工等途径来降低消耗,企业可通过弹性预算来控制成本水平;而期间费用大多与产销量无关,一般属固定性成本,企业可通过固定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因此,通过成本结构分析,就能找准成本控制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成本结构分析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总成本比、期间费用与总成本比、主营业务成本材料费用率、主营业务成本人工费用率、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率等。

四、收入成本结构分析

收入成本结构是用来反映所得与所费、资金耗费与资金产出的关系。收入成本结构分析指标主要有收入成本率、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收入期间费用率等。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还可以再分解为收入材料费用率、收入人工费用率、收入制造费用率。收入期间费用率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收入管理费用率、收入财务费用率、收入营业费用率、收入研发费用率等指标。

1、 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

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毛利率,该指标越小,企业毛利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可分解为:

(1)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收入材料费用率 主营业务成本/材料费用=收入材料费用率 1/主营业务成本材料费用率

(2)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收入人工费用率 主营业务成本/人工费用=收入人工费用率 1/主营业务成本人工费用率

(3)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收入制造费用率 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收入制造费用率 1/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率

2、 收入期间费用率

收入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由于期间费用大多属于固定成本且有无效消耗的成分,因此收入期间费用率越大,企业经营风险就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弱。收入期间费用率可分解为:

(1)收入期间费用率=收入研发费用率 期间费用/研发费用=收入研发费用率 1/期间费用研发费用率。对于高科技行业,在成本费用总水平降低的情况下,研发费用的比重应提高。这既是知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企业只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和趋势。

(2)收入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收入管理费用率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收入管理费用率 1/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率

(3)收入期间费用率=收入财务费用率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收入管理费用率 1/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率

(4)收入期间费用率=收入营业费用率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收入营业费用率 1/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率

3、 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总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 总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 1/主营业务成本比率

=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率 主营业务成本乘数

或 收入成本率=收入期间费用率 总成本/期间费用

=收入期间费用率 1/期间费用比率

=收入期间费用率 期间费用乘数

五、成本利润结构分析

成本利润结构是用来反映投入与产出、资金耗费与资金产出的关系,该指标与收入成本结构负相关,成本利润率越高,收入成本率就越低,该指标应越小越好。成本利润结构指标主要有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等。

1、 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 主营业务成本/总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 主营业务成本比重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用来反映主营业务成本的盈利能力,而主营业务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的是成本构成中的风险程度。

2、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成本 毛利/毛利

=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 利润/毛利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可进一步分解为:

(1)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成本 材料成本/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毛利率 材料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2)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人工成本毛利率 人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3)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 制造费用毛利率 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

我们还可用期间费用对成本利润率进行分解:

成本利润率 = 管理费用利润率 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利润率 管理费用比重

或 =财务费用利润率 财务费用比重

或 =营业费用利润率 营业费用比重

六、利润结构分析

企业利润按来源分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主业中赚取的,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可再生性、风险小等特点;非经常性损益来源于非营业活动中,大多与企业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等业务有关,具有偶发性、间断性、易操纵、风险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净收益营运指数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净收益营运指数=营业利润/净利=1-非经常性损益/净利

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越大,因营业利润的比重就越小,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差,经营风险就越大。

净收益营运指数只能用来反映企业盈利的数量,却不能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因为企业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的,在没有取得实际性现金流入之前,账面上的利润永远是纸上的收益,是抽象的,特别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时,利润虚假的成分更大。因此报表上的利润规模大,并不能得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结论,我们还应结合现金流量表,通过计算现金营运指数和销售净现率等指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七、利润分配结构分析

企业实现的净利,一部分形成企业积累,即留存收益或“内源性融资”;另一部分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而留存收益与股利支付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留存盈利,必然会降低股利支付额。用来表达

利润分配结构的指标是股利支付率和留存盈利比率。

1、股利支付率=股利/净利=每股股利/每股盈余

股利支付率的大小,净利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取决于企业股利分配政策。

2、留存盈利比率

留存盈利比率=留存收益/净利=1-股利支付率

企业留存盈利比例对企业未来扩大再生产的影响较大,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企业留存收益的比例太低,说明企业利润分配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积累能力较弱,企业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过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论文   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   利润   结构   管理费用   毛利率   利润率   分配   费用   指标   成本   收入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