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错误观点及暴跌原因分析财务控制研究论文(1)

股市错误观点及暴跌原因分析 摘要] 今年我国股市自七月份开始下跌,最低跌到1500点,跌幅达30%多,下跌幅度之大,确为近几年所罕见。如此暴跌,引来许多业内人士撰文分析此番下跌的缘由。

我认为其中许多观点是错误的,赢利盘太多且赢利丰厚才是这次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

一、错误观点剖析

1、市盈率过高 上海综合指数在2200多点时,对应的股市平均市盈率为60倍左右,而国外(特别是美国)成熟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0倍,许多人认为过高的市盈率是导致股市暴跌的原因之一。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严重虚假,利润操纵十分普遍,在虚假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的静态市盈率有几何可以相信。

其次,只有在对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时,市盈率才有参考作用。而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没有投资价值,大多数投资者只对股票进行投机交易以赚取差价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市盈率这一指标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有什么作用呢?股价低、流通盘小,而市盈率高达几百倍的垃圾股,其股价却仍能上涨,得使该垃圾股的市盈率涨至几千倍;而那些市盈率只有二三十倍的所谓绩优股,股价却不断下跌,市盈率越来越低。在近几个月的股市暴跌中,许多PT股股价不断上涨,屡创新高。

在事实面前,难道你还认为股票涨跌与市盈率高低有关系吗?

2、股票扩容速度过快 今年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公告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数量之多、融资额之巨大,令人震惊。但我认为股票扩容速度过快并不是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理由有二:其一,虽然股票扩容很快,但流入股市的资金也很多很快,资金入市速度不亚于股票扩容速度。

今年一级市场资金最高时达6700亿元左右,可见股票市场资金非常充裕;其二,有不少上市公司募股资金又重新回流到股票市场上来,有的上市公司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有的上市公司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

3、上市公司质地太差 有人认为上市公司质地太差,是此次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一直都比较差,但看看我国股市十余年的走势图,其间既有气势磅礴、升势如虹的大牛市,也有凄凄惨惨、跌入深渊的大熊市。

就个股来说,那些戴上ST、PT帽子的高风险垃圾股不是从此跌入深渊而是从此跨入牛股的门槛。

9

6、97年的大牛市行情,那时侯上市公司的质地绝不比今天好,为什么那个时候股市大涨而如今的股市却狂泻?1999年5月至今年6月,在这期间大多数上市公司质地也很差,股市却大涨特涨,而在近期短短的三个多月中,上市公司质地不可能变得比三个月前更差,为什么近期股市却一泻千里呢?可见上市公司质地好坏与现阶段我国股市的涨跌并无关联。

4、问题曝光过多、央行的货币政策、中国证监会加强监管 今年,央行再次重申严禁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有人把这归纳为股市下跌的理由之一。我认为理由不足,严禁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这一政策,早已有之,在这种政策下,股市不是也走出了“5.19”行情吗?今年以来,证监会的确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打击了操纵股价的恶庄,媒体也揭露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

比如说,银广厦虚构利润案、麦科特大股东虚假出资违规上市案、三九医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还有证监会正在调查的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等。有人说,问题曝光太多,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了信心致使股市下跌,其实不然。

问题曝光越多,证监会监管措施越严格,越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经营,有利于股市长远发展,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最终有利于使投资者树立起对中国股市长期发展的信心。

即使这些问题不被揭露出来,也不会增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其实,早有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过很多质疑。

比如说:很早就有人对银广夏提出过十大质疑,有不少人对蓝田股份、东云电子的业绩提出过质疑,也有人也对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超凡脱俗的股价走势提出过质疑,更是有许多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提出过质疑,只不过他们没有权力去调查取证,无法取得确凿的证据去揭露其黑幕而已。所以说即使问题不曝光,也不会增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

相反,证监会加强监管,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只会增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5、全球股市下跌,导致我国股市下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论文   财务管理   财务理论   股市   市盈率   股票市场   证监会   质地   股价   上市公司   投资者   观点   错误   原因   财务   我国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