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科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科秘书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是研究生科研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作为联系“科研处与院系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科研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刘德成,2011)[3],学科科研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起到“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做好研究生科研管理,对于保障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生科研质量,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学科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一)学科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的职责

研究生常规管理,是研究生科研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研究生科研常规管理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的制订和修改、新生与导师的互选、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审核与科研学分的审定等诸多方面。做好研究生科研常规管理,对保障各项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科秘书应按照国家、学校的指导方针,并根据本专业特点,协助学院领导和学科点负责人组织好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培养工作;根据研究生导师的实际情况,做好研究生选课和调课工作,保障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同时,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师资力量及研究生的特点,组织并开展学术活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此外,学科秘书还应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随时了解研究生科研动态,准确统计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时备案,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

(二)学科秘书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的作用

学科秘书应扮演好研究生导师的“协助者”,研究生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研究生评优评奖的“监督者”,研究生实际情况“调研者与反馈者”的角色,切身提高研究生科研质量,提高自身科研管理水平。

1.协助研究生导师,保证研究生科研质量。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一方面,研究生数量大,读研动机不一,学生自身专业基础、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数量少,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甚至部分导师还担任学校行政工作,无暇顾及到每一个研究生。

学科秘书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协助者,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兴趣、研究动态有着较为清晰的把握。学科秘书大多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或由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兼任,因此,学科秘书可协助研究生导师承担部分工作,从而确保研究生的科研质量。学科秘书应做好导师、师兄弟的“沟通者”,积极联系本专业的师兄、师姐,帮助跨专业、跨学科新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完成基础主干课程学习。学科秘书应发挥科研管理“监督者”的角色,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写作; 分阶段检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校、学院规定格式进行写作;利用现代化核对工具,如“知网论文防抄袭系统”,核对研究生发表论文、学位论文中有无抄袭现象。学科秘书应重视自己在研究生科研管理中所发挥的辅助指导作用,对学生科研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存在的疑惑应予以正确引导、合理解答,对学生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写作中文字、语言、格式、排版上的错误应予以指出并督促其改正。

2.拓宽科研渠道,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了解最新学术动态的窗口,是研究生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是扩大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科秘书作为学校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者和参与者,自身掌握着学校、学院举办科研活动的一手信息, 学科秘书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生反馈科研活动信息,督促学生准时参加各种科研活动。由于受导师学术思想、学术视野的限制,部分研究生往往只关注自己导师的研究兴趣、研究领域,而对其他领域了解不够。因此,学科秘书应承担起研究生科研活动“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协助研究生导师建立学术讨论会,组织建设“研究生导师论坛会”、“研究生论坛会”等各种学术沙龙活动,打破导师研究兴趣的限制,在整个学院、学校内形成互动,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学科秘书应充分挖掘校外科研资源,建立与其他高校的广泛联系,做好科研资源之间的衔接与整合,形成学术资源共享,推动高校整体科研要素的合理流动, 进而提高研究生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

3.严把“评优、评奖”关,保障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各项奖章、奖励是研究生认真学习、努力科研的体现,同样为研究生继续深造、就业提供了有力证明。受近年来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难就业”局面的影响,在校的部分奖项可以在就业中增加筹码,因此,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热衷寻找枪手代写、代发论文,挂名参加亲属好友的课题,甚至有学生虚报论文、谎报数据,以便取得国家、学校及学院的各种奖励或荣誉称号。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打击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研究生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保障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学科秘书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和参与者,应确保评优、评奖的公平、公正,做到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并建立配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评价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杜绝部分学生利用职权便利“钻空子、暗箱操作”的现象,克服评价过程的主观化、片面性。

4.深入学生实际,做好基础调研工作。作为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学科秘书与研究生的接触最为基础,也最为直接,学科秘书最为全面地掌握着研究生的一手资料。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轻调研、重管理”的现象,往往是研究生还未入学,就开始聘请校内外专家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进程等,这种忽视研究生自身学习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致了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实际情况脱节、错位。正如顾海兵(2002)批评道,“当前的研究生管理依旧是计划经济式的培养管理,这种管理是有违教育改革大方向的。”[4]

在实际工作中,学科秘书应深入学生实际,积极申报课题,做研究生教研教改工作的探索者、实践者,深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探索不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生的本质需要,发现在读研究生“动机消减”的内在原因及其背后的制约因素,对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明确学生的就业动态,分析市场需求,协助谋划出该专业未来发展去向;及时向学院、研究生培养办上报调研结果,促使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挂钩,做到培养方案的动态化、科学化、合理化,课程设计的固定化、灵活化,既保证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的稳定性,又兼顾到专业就业趋势与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论文   工商管理   管理理论   学科   秘书   科研   研究生   科研活动   导师   学位   作用   研究生导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