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读后感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读后感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是19491995年这一时间段不同阶段学校音乐教育文集的概括,包括中小学音乐教育、农村音乐教育、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高等師范学校音乐教育、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校外少年宫的音乐教育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音乐教育。这一课题集中了姚思远、王安国、李晋瑗等国内重要学者的整理,并得到杨通八、陈永华、陈永华等大陆和港台地区知名音乐家的支持与合作,最后由姚思源作最后整理编辑。可以说,此书是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从各章地概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我国40多年来不同的历史时期在音乐教育上所经历的不同发展轨迹及中间曲折的道路。将音乐教育放在了整个历史背景中来描述,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来分析,内容全面、分析得当。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著作中每集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第一部分将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简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以少年宫为例,简要介绍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1、194919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层讨论了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审问题。

1952年3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其中对中学提出的美育任务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对小学则要求: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中学教学计划(草案)说明中提到:高中不设音乐科,但应于课外活动中规定每周有一小时的音乐活动。[1]

这说明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就开始关注了音乐教育,这一阶段,学校音乐教育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和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音乐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当时的需求;以唱歌为主,歌曲教材以歌唱当时的政治生活的少年儿童歌曲及群众歌曲为主,包括歌颂党、祖国、领袖及青少年生活。学校音乐教育总的趋势是强调音乐教育为政治服务。

2、19661976,文革时期

十年文革,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各地学校音乐教育几乎完全崩溃。不管是城乡、中小学生还是幼儿园的小学生,课上课下主要以唱语录歌、样板戏等形式来开展音乐活动。

3、1976199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教育开始走上恢复和稳定的局面。197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1986年4月,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年底又公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音乐课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化,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迈进,特别是人们对美育在形成国民良好的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关注,艺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地位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从音乐课时在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变迁也可明显地看出。[2]再加上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为小学和中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给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了希望。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国家重点法规条件都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每周2节音乐课、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每周1节音乐课,现在开设的音乐课程不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194919902016年,学校音乐教育是呈U型发展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目标已越明确,教材越来越完善,对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也从知识教授为主向审美教育为主过渡。

二、以少年宫为例,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

1、少年宫声乐教育活动

分为两方面,一为合唱团;二为小型声乐组

(1)合唱团

通过合唱团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视听力、表达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合唱团活动中接受美育教育。

(2)小型声乐组

吸收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的少年儿童参加,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歌唱发声技巧训练,并增加演唱与表演方面的辅导,通过独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2、器乐教育活动

分为两方面,一为乐队;二为单项乐器小组

(1)乐队:包括民乐队、管弦乐队、室内乐队和电声乐队

(2)单项乐器小组:比较多的是手风琴组、电子琴组、小提琴组、钢琴组,以及长笛、单簧管、圆号、长号等培训班。民乐方面也设立了单项小组,如:二胡、笛子、苼、琵琶、扬琴、古筝等项乐器的培训班。

3、群众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举办群众性的大型歌咏活动

(2)组织全国或各省、市性的各种器乐比赛,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促进演奏水平的提高

(4)组织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

(5)少年儿童校外音乐教育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音乐讲座、音乐欣赏会、联欢会及与音乐家的见面会等。[3]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校外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其音乐教育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为未来的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做的启蒙奠基工作,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千千万万业余音乐爱好者和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千千万万业余音乐爱好者和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为各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文艺团体输送了一批批声乐和器乐方面的演唱、演奏人才。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音乐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无疑为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校内校外音乐教育会更加完善。

著作:

[1]姚思编著.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2]同[1]

[3]同[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音乐教育   学校   美育   少年宫   读后感   中小学   合唱团   校外   中国当代   文集   小学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