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相随,桃李成蹊——关于高中音乐课堂中“德育”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音乐课堂中德育的渗透前提

1、在教师的引导中渗透德育。高中时期是人体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对老师有类似于成年人的那种尊敬和追求之心,即是:他们尊敬老师又渴望成为自己向老师那样的人。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老师,应该谨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镜子,在将德育渗透进课堂的之前,高中音乐教师们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自己言行举止的正确与否,都有可能被学生拿来模仿。[1]

高中音乐教师们不管是在上课前还是上课中,都应该牢牢的树立起以音乐来育人的意识,使自己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能够大方得体,做到每一堂音乐课都有德语的渗透点。在外在形象的树立上,要以简洁大方为主,在性格的表现上要以积极乐观为主,总之高中音乐教师想要收获良好的德育课堂效果,自己要先做到为人师表、内外兼修这几个字。

2、在音乐课堂的选材中渗透德育。创新教学是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点。因此,高中音乐课堂要渗透德育就必须在音乐课堂的选材上下大功夫,使德育具备介质成功的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以歌曲《我的中国心》为例,将这首歌引入到高中音乐课堂中去,既教给了学生该音乐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歌手对中华民族的深厚的情感,更教会了学生要有民族意识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出学生们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二、高中音乐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式

1、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巧设德育情景。笔者以为:要加强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德语教育,音乐教师自己需要积累大量的与德育相关的素材,然后再将这些素材巧妙的创建好情景,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应用起来。与德育相关的素材最好是来源于生活,因为素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让学生们在情感上极易接受。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鲜活的德语素材,合理的运用到高中音乐教育课堂中去,既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和道德方面的情感体验;又可以使他们受到道德情感体验的熏陶,建立起热爱生活、享受当下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以欢乐诙谐的东北流行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教学为例,尽管这首歌的调式曲风整个儿都非常的诙谐幽默,但是歌词在描述上使用到的都是人們生活当中所常提及的学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例[2]。教师们在教授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的是整个曲目中歌词所传达出来的生活素材,使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德育精神,随着怎么挥都挥不走的朗朗上口的曲调,扎根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让学生们学会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

2、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巧设音乐鉴赏活动。当前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所以父母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难免会过分的溺爱和呵护。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难免会受到限制,再加上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和高考的压力,就致使了许多高中生们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里非常的低下,在遇见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抗挫能力力非常的地下。

鉴于这样的现状,高中音乐教师们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设置音乐鉴赏活动课来提高学生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以音乐鉴赏经典曲目《命运交响曲》的鉴赏课为例:高中音乐教师们在引导学生们欣赏和聆听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篇章的时候,可以将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及贝多芬一生所经历的坎坷和命运对他的不公等内容,重点的介绍给学生们知道。让学生们明白:人生没有没有可能一直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在打击和挫折来临的时候,而是应该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去与命运对抗到底,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通过这种典型、有效的音乐鉴赏课的设计,不仅可以开拓学生们在音乐鉴赏方面的眼界,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耐挫折和抗挫折的能力。

3、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巧用多种艺术形式。高中音乐课堂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音乐知识,还在于培养好学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能力,因此,高中音乐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着音乐艺术形式)来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们欣赏了京剧的某一个片段之后,向学生们介绍京剧的基本信息,以及京剧剧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美与丑、善与恶。又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们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同时,将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片段介绍给学生们欣赏,告诉他们尽管舞蹈中的天鹅都是天鹅,但是天鹅也是有白天鹅和黑天鹅之分的等等[3]。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培养音乐课堂中德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对不同艺术形式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有效的思考,还能够使学生们将这种艺术形式中所出现的道德现象联想到客观的世界中去,从而扩展了学生们的精神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时,又加强了学生们对道德方面的感受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结语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德国著名作家、学者亚瑟叔本华曾经也说过音乐教育绝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透入人心的原因。[4]由此可见:音乐艺术的育人性,而这个育人性指的就是德育。怎样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让音乐发挥出其特有的育人功能,使高中生们能够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课环境中,培养出良好的品德,还需要高中音乐老师们,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安排好音乐课堂中的各项教学任务和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在美好而和谐的音乐环境中,陶冶好情操、提升好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音乐课   德育   德语   高中   素材   课堂   形式   教师   艺术   桃李成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