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1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还原于自然,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并以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奥尔夫音乐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运用了所有有效的音乐媒介(语言、乐器、运动、舞蹈等),同时也用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诗歌、戏剧、哑剧等一些艺术形式。奥尔夫的治疗模式也是多重感官的,它在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上,都能引起不同的刺激和反应。也因为奥尔夫的创造性、独特性、游戏性和自发性,所以它能灵活适应于不同的个体与集体治疗,以及大量的临床群体和不同障碍的人,如盲童、聋哑人、有理解障碍和痉挛性障碍以及不同障碍的青少年、成人和老人。斯古尔伯格(Schulberg)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通常能达到以下一些目标:节奏意识的加强;身体的应用;非语言的交流;小组之间的相互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参与和娱乐。

2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患者的作用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感觉、知觉和行为异常。许多文献记载,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著名的研究学者 BernardRim-land1964年曾列出一些特殊的音乐能力作为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还原人本、回归人本的原则以及各个音乐元素的应用都非常适用于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在笔者长期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在两个方面帮助孤独症患者。一个方面: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等。另一个方面:

帮助孤独症患者建立自信心、获得价值感和自我实现。

2.1 提高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很多问候的歌曲以及促进社会交往的舞蹈。如患者通过演唱《你好》、《名字》与他人学会握手,学会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在舞蹈中能接受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学会关注他人的存在。语言能力:通过歌曲演唱,学习更好的发音,学会分辨音调,掌握更多词汇,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获得基本交流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患者通过演奏乐器,或者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协调感,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奥尔夫的乐器都是根据原本性的理念来设计,大部分打击乐器不需要长期练习,而是为了利于参与者能够迅速融入到音乐演奏中,实现音乐目的。所以在音乐治疗中,患者迅速加入乐器演奏并获得良好音乐体验的同时也锻炼了肢体的各方面功能。另外,奥尔夫活动也可以提高孤独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不良情绪,这些也是患者融入社会的基本要求。

2.2 获得自我实现和自尊需求的满足

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层次做了明确分类,在满足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后,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尊重需要。虽然这个层次在较高级别,但它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包括孤独症患者。往往孤独症患者因为各方面障碍限制,获得这个层次的满足较其他正常群体困难一些,但是我们可以在音乐中较快地帮助他们获得这个层次的需要。在合唱中,孤独症患者与他人一起大声演唱歌曲;在乐器演奏中,作为乐队一员,贡献了音乐的其中一个部分;登上舞台成功完整演奏一首作品等等,都能帮助他们获得价值感,感受到被尊重,达到自我实现。所以,奥尔夫音乐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能让孤独症患者获得人的最高层次体验,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称为积极资源,而这些部分也是支撑人们在社会上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奥尔夫音乐元素在治疗中的应用

音乐非语言的内涵是其重要力量和价值所在,对于治疗自闭小儿正是关键因素,音乐可助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心情放松,与音乐治疗师建立非语言的交流和互动;音乐治疗师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频率、音调、强度和歌词促使患儿表达及接受语言。在音乐治疗中应用的奥尔夫嗓音歌唱、乐器、动作舞蹈以及音乐剧等元素,不同模式激发了患者在不同感官层面的反应,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3.1 奥尔夫乐器在治疗中的应用

奥尔夫乐器分为无固定音高乐器和有固定音高乐器:无固定音高乐器分为四大类:皮革类(鼓),木质类(单、双响筒,木棒、木鱼等),金属类(三角铁等),散响类(沙锤、串铃等)。有固定音高乐器:音条琴(高、中、低木琴和钢片琴等);吹奏乐器(竖笛等)。奥尔夫乐器的形状、色彩、材质、音色多种多样,治疗师根据设计的目标,选择不同的乐器提高患者的能力,如通过演奏音条乐器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提高听辨能力等等。

奥尔夫乐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快速掌握演奏方法,

如鼓、沙锤等,即使是略微复杂的音条琴乐器也是能在短期学习后立即掌握,这点对于有特殊障碍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音乐治疗的目标主要聚焦在患者音乐之外的各项能力提高,如自信心、合作能力、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等等。如何让患者在音乐的干预下获得提高是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治疗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的时候,都是设法让患者能迅速参与进他(她)喜爱的音乐活动。乐器演奏是治疗中最常用的活动之一,治疗师为了让患者能体验音乐的成功感,会为患者想尽办法减少参与活动的障碍。例如,为手部有疾患无法正常握槌的患者,根据他们手部特点制作特殊的槌子,或者摘取音条琴上的音块,减少视觉上的干扰,有时候也会将一些乐器固定在支架上,方便患者演奏等等。基于这些治疗理念,奥尔夫乐器大部分都可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它也因此在治疗中常常是被首选的乐器。

3.2 嗓音歌唱在治疗中的应用

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通过尝试各种可能性,激发患者内心潜在的音乐天性。奥尔夫的很多嗓音的游戏都是为了能够激发儿童内在对音乐的潜力。嗓音游戏可以是无音调或非语言的,有时候也是无节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患者在听觉和语音语调的反应。无意义语言是很多孤独症患者的症状之一,他们会经常发出与环境和对话无关的语言或者声音,治疗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嗓音和他的声音产生呼应,或者用歌唱的方式发起与患者的对话。在这样的嗓音互动中,往往会吸引患者的注意,激发出他的兴趣。嗓音游戏对于语言功能受损的孤独症患者也是尤其重要的,在这样的练习中,他开始对语音语调慢慢有觉察,探索不同的声音,从而激发出语言功能。而不同形式的歌唱也是训练孤独症患者接受式语言和交往式语言的有效方式。

3.3 奥尔夫动作、舞蹈在治疗中的应用

奥尔夫动作中有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式:如声势(拍击身体不同部位)、在音乐中行走、跑动、跳跃,也有集体舞蹈。

很多孤独症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因为缺乏安全感,会用不断在房间中行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治疗师可以用鼓为患者的行走伴奏,或者在相同的速度下即兴一段旋律,往往患者觉察到音乐时,也会关注治疗师的存在,治疗师通过音乐和身体律动的关系迅速创造一个与患者之间的连接。

奥尔夫的集体舞中有很多都是圆圈舞,强调社会交往的功能,孤独症患者在这种非常结构化的舞蹈和音乐中,可以获得安全感,在舞蹈中往往能接受与不同人的肢体接触,并且会产生自发性的微笑和主动的目光接触。

3.4 奥尔夫音乐剧在治疗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剧综合了乐器演奏、歌唱、动作舞蹈以及表演和语言对白各个元素。也正因为如此,音乐剧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语言功能良好的孩子,可以选择台词较多的角色,而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则可以选择演奏乐器或者是简单的角色扮演。治疗师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程度来改编或者创造故事和音乐,但要评估患者的程度和音乐能力,小心使用不同水平程度的音乐材料,尽可能让患者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通常,在音乐剧角色扮演中,患者可以获得以下功能的提高:学会情绪表达;建立空间意识;增加合作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

3.5 适用于孤独症患者的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里有很多单二部曲式结构的音乐(AB-ABAB),非常适合孤独症患者,这样的音乐结构很有规律性,能让患者有可控感。在选择治疗歌曲时,要注意选用节奏简单的旋律,最好是重复性的节奏。大部分奥尔夫音乐都很适合应用于孤独症的治疗。一般2/4拍子的节奏,能够很快让患者掌握,尤其是像 的节奏型,或者是 的节奏型,速度一般稳定在每分钟80拍 100拍之间。

4 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

格特鲁德(Gertrude)认 为 奥尔夫音乐治疗目标与人本主义治疗很相似。她强调三种关系:患者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患者与自我的关系;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同样,她也将这个理念贯彻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认为治疗师要等待时机接近患者,不要有强制性。她将治疗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患者与音乐产生联系;第二步:建立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患者相互之间建立关系。当患者跟随治疗师演奏的音乐节奏律动行进,或者被不同乐器的声音吸引,模仿治疗师的嗓音时,他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建立了。在这个基础上,治疗师通过主动的目光接触、语言上的指令(呼叫患者的名字,发出指令等),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等方式逐步建立与患者的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类型患者建立关系的时间并不一样,短的时间可能是三到五次的治疗,长的时间有可能需要近十次的治疗。一旦治疗师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就要发展患者与小组其他成员的联系。治疗师可以安排患者一起演奏乐器、演唱、舞蹈等音乐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之间相互的意识。

5 总结

在笔者长期的音乐治疗实践中,总结出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运用在孤独症治疗时的特点,以及治疗师需注意的问题。

5.1 结构与秩序

因为孤独症患者经常处在无序的状态,帮助他们建立结构和秩序也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治疗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活动也要有一定框架,如开始演唱的问候歌曲,结束时演唱的再见歌,治疗中间活动顺序和类型安排大致与之前治疗相同,注意准时上课和下课。

5.2 活动内容设计

治疗师准备的活动内容需与患者的接受能力和本身的条件相结合。既要让他们迅速获得成功,又要有挑战性,在难易中寻找平衡。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可以应用所有综合元素,如将歌唱、器乐、舞蹈等各个元素同时应用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治疗师可以充分应用这一特征,安排不同程度的患者承担不同的音乐内容,如功能高一些,有一定肢体协调能力的患者演奏稍为复杂的旋律乐器,而功能低一些的患者简单敲击音块或者歌唱等可以胜任的部分,这样症状程度不同的患者在治疗中都能参与进来,并获得小小的成功。治疗中的歌曲尽可能采用患者熟悉的词语,这样可以建立他们的安全感,也更容易加入进音乐中来。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不同性格特质。如对于在治疗中表现出退缩的患者,活动不要太有挑战性。而容易兴奋的患者,先用一些平静、舒缓的音乐让他能安静下来。注意治疗计划的灵活性,它必须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治疗师要准备多种方案,以便能在治疗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变换。

5.3 活动计划和应用

格特鲁德强调在治疗开始的时候,治疗师提供给患者的活动必须能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常来说,治疗师在初始评估时,也需要对患者的音乐能力和音乐喜好做出评价。比如观察患者对音高和节奏的反应是否敏感?是否有良好的节奏感和音高感?在乐器上有什么偏好?治疗师也可以通过患者的家长,了解他们通常所喜爱的音乐类型等等。一般在治疗中,所使用的音乐都要考虑患者的音乐能力和偏好,这样就会减少出现患者对音乐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但我们在治疗中,很多事情是无法预见的,因为患者对音乐的反应因人而异。同样的活动,不同患者的反应都不一样。可能治疗师演奏的一首乐曲,有一些患者会很喜欢,在听到音乐的一刹那会立刻出现表情和行为的变化,微笑或者亲近治疗师。但也有患者可能对治疗师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没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下,治疗师不要轻易气馁,重复演奏几遍,如果患者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再考虑在本次治疗中更换音乐。所以治疗师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必要的话,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改变活动计划。

总之,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一个长程的过程,治疗师用音乐慢慢陪伴着患者,为孤独症儿童和现实世界中搭建一座桥梁。笔者在多年与孤独症患者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用何种方法手段,我们都要充分尊重孤独症患者作为人的存在,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应当享有作为人应有的尊重。这一点,音乐治疗师做到了,在音乐中,孩子们开始欢笑,开始与你握手亲近,开始信任,他们演奏、歌唱、表演音乐,收获并实现了应有的尊重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孤独症   音高   肢体   乐器   患者   舞蹈   能力   语言   关系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