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园岭寨钼矿区蚀变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

摘要 圆岭寨钼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呈大透镜状,探明资源储量规模达大型,为武夷山成矿带西坡南段与南岭成矿带发现的首例、也是规模最大的独立斑岩型钼矿床。文章简要介绍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重点阐述了矿床蚀变类型、分布及其分带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指出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等蚀变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硅化和钾长石化形成的石英脉或石英钾长石细/网脉及地表褐铁矿化为主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 蚀变特征;找矿标志;钼矿;园岭寨;江西

园岭寨钼矿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城西北8公里处,是近年来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通过老矿区摸边探底补充勘查在赣南地区钼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探明钼矿床资源储量规模由小型跃升为大型。文章结合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探讨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为本区域同类型找矿提供实例。

1 矿区地质

矿床位处南岭东西向构造与滨太平洋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复合部位,属南武夷成矿带(西坡)与南岭东段桃山一雩山成矿带的衔接部位。区域新元古代一中生代地层出露面积大,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构造形迹多样复杂,尤其是断裂及火山构造发育,为内锡、钼等矿床主要控矿、贮矿构造。

1.1 地层

矿区地层仅出露上元古界寻乌岩组、上侏罗统上丁组。

上元古界寻乌岩组(Pt3X):为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分布面积大,为一套厚层巨厚层由由石英、长石、绿泥石组成的变粒岩、白云母、绿泥石和微粒石英组成的云母片岩,两者互呈夹层状产出。层间揉皱、片理发育,岩石Pb、Zn元素丰度值较高,金属矿物以硫化物为主,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是钼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之一。

上罗系统上丁组(J3s):分布矿区北及西北部,为一套中厚 巨厚层状以紫红色为主的凝灰质粉砂岩、泥岩,由石英(55%)、长石(35%)及少量绢云母(5%)、白云母(3%)组成。

与下伏寻乌岩组呈角度不整合、局部为断层接触关系。

以断裂为主,主要包括北东向及北西向二组,控制了区内隐爆角砾岩的形成及花岗斑岩体侵入、定位。受构造及岩体侵入共同作用影响,岩体及其附近围岩节理发育,为区内钼矿成矿赋存提供了良好空间。

北东向断裂:具多次活动特征,规模较大,斜贯矿区中部,走向延伸大于2 000m、宽8 lOm,带内岩石破碎,发育构造透镜体和挤压片理,力学性质表现先张后压扭性。产状3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   矿区   东向   南岭   斑岩   围岩   成矿   寻乌   矿床   地层   江西   地质   特征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