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只关注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相反,过多的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而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情感这一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也是缺乏趣味性的,而识谱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又不尽如人意。如何将识谱教学以轻松简单的方式带到课堂中,让初中生更容易掌握又不失学习的兴趣,这便引发了我对音乐传统基本技能识谱教学的研究与思考。[1]

一、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识谱能力现状

学生识谱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在认识简谱的初中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初中生可以熟练地演唱简谱(年级分布均匀),而绝大多数的初中生不熟悉或者不能唱谱。而在认识五线谱的初中生中,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识谱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课外学习过乐器的,少数的一部分是在音乐课上学会了识谱。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初中生可以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唱谱比较熟练,唱谱能力较强。其实初中生的识谱能力与年级并无太大关系。学习过其他乐器的初中生识谱能力较强,音乐素养也较高;相反,剩下的初中生们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识谱唱谱的成果就不乐观了。[2]

2.初中音乐识谱教学现状

(1)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学情分析

识谱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并非是件困难的事。比起语文学科里数不完的汉字、数学学科里复杂的计算、英语学科里拗口的英文......我们的音符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所以识谱能力的不足与识谱的难度系数不成正比。

(2)初中音乐课识谱教学的缺失所在

重音乐审美轻识谱教学是导致初中生识谱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课标中关于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能力的关注度远远大于识谱这一领域,很多教师选择了重心迁移,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目光投向了审美这一目标,对教谱便也只是泛泛而谈。再加上识谱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大,在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教师们对于识谱教学这一教学领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初中音乐中识谱教学低效的成因

学生对音乐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初中基础音乐教学中,经历了儿次教学变革,从音乐教材到艺术教材再到音乐教材,导致教师对教学教育方法的不适应。其实,无论用艺术教材还是音乐教材识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本的音乐技能,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三、识谱教学的改进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各年级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要教好識谱,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负责,首先要摆正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设置的重要地位。

1.根据年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

(1)低年级进行节奏感与唱音程的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初中生来讲,直接进行识谱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在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培养中,主要是针对乐感的培养。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进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理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观点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其内在的音乐感情。低年级初中生性格活泼、模仿力强,爱表现自我。因此,学生们在节奏鲜明,乐句匀称的乐曲中律动时,往往能自我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体态,动作不要太难,如基本的点头,拍手,跺脚等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学生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自我的表现有韵律和优美的动作,学生们有较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进行唱音程的训练。

(2)中年级以熟悉的歌曲作为载体。在教学发现中,很多学生表示很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学唱流行歌曲的歌谱来进行唱谱的练习。学生们在唱节奏、音准难度较大的流行歌曲时,不仅能唱的准确无误,而且能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学生们喜爱的一些歌曲或是近期较流行的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的歌谱整理下来,让学生们学唱。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将流行音乐作为载体引入识谱教学,以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导入。

(3)高年级应灵活多变的将识谱与唱歌有效的结合。对于高年级的初中生们,有了几年学习音乐识谱的积累,如何将识谱与唱谱结合起来是高年级学生们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认识曲谱,但却不熟悉曲谱,以至于不能看着曲谱直接唱。

2.基于学情创设音乐识谱体验

(1)低年级注重教学的方法

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每节课以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乐感后,再实施识谱,唱谱的训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去探究,想去学习。只有充分是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接受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这样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教师们教起来也容易。

(2)中年级将乐器引入课堂

一些方便易学的乐器,如:口琴、竖笛、葫芦丝等。在学生识谱能力水平差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识谱能力较强的初中生们都有在校外学习乐器的经历。学习一门乐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识谱能力,节奏感,音乐理解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等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一石多鸟。 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准、节奏也有了很好的提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曲谱的各个音乐要素。

(3)高年级尝试作品的创作

在乐器学习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力,如自编音乐小品,改变音乐片段的旋律等。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与指导,利用这种完全由学生主导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参与的成就感,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我创作的成就感之中。在感受和体验乐曲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曲谱的印象和理解,眼、耳、手、口共同参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起以往的单纯由教师口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有趣的音乐情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识谱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轻松愉悦地识谱用谱,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初中   曲谱   初中生   乐器   节奏   有效性   策略   能力   方式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