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地位的升格

《论语》一书非由孔子亲自编订,而是在他去世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成书。汉代之前,其与先秦诸子并处; 西汉昭、宣二帝之后,其地位和声望已非其他先秦诸子可比。《论语》被列入 七经,由子书升格为经书,大概完成于汉武帝时期。

一、《论语》本名 《孔子》之说

《论语》一名,起源于何时,至今未有定论。《论语》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礼记坊记》。《坊记》谁作,古人说法不一。赵纪彬先生说: 实际上, 《论语》一名,初见于汉。除章炳麟所说的《礼记坊记》、董仲舒 《春秋繁露》和陆贾 《新语》以外,如贾谊 《新书》,亦汉人所著。据此,赵先生提出: 先秦时期 《论语》本名 《孔子》,如同孟子之书称 《孟子》。他说: 今名 《论语》之书,其在先秦,究为何名? 对此问题,翟灏曾云: 或者谓: 《论语》之书,当时亦似别称 《孔子》,如孟子之书之称 《孟子》者然。据 《尸子广泽篇》云: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 《列子》贵虚, 《料子》贵别。尝以 《孔子》杂诸子。 《论衡率性篇》言: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中最卓者也。此虽阳尊孔子,而时之等孔子于诸子,亦已露言下矣。或者之言,容不虚妄。 ( 《四书考异总考》十四) 翟灏以为,在先秦与 《论语》之书并行,又 别称《孔子》,似为正误参半。但从此受到启发,却可断言: 《孔子》为先秦的旧名, 《论语》乃汉代所新创,两名非同时并行,而乃先后相递。简言之,今名 《论语》之书,在先秦本名 《孔子》。随后,赵先生通过十九条例证,证明 《论语》之书,在先秦本名 《孔子》,可谓毫无疑义。可惜,赵先生此说自提出后,信从者较少。其实,细审赵先生的十九条例证,也并非全无道理,值得重视。倘若赵先生之说能够成立,那么先秦时期 《论语》作为子书流传的原始面貌将会更加清晰。

二、西汉立 《论语》博士之说

东汉赵岐 《孟子题辞》云: 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 《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 《传》、《记》博士,独立 《五经》而已。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云: 孝文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四书类》云: 《论语》自汉文帝时立博士。《孟子》据赵岐题词,汉文帝时亦尝立博士。以其旋罢,故史不载。根据上述文献,西汉文帝时,官方已立 《论语》博士。

三、汉代 《论语》著述之盛

《论语》传播和接受在汉代的繁荣,还可以通过 《汉书艺文志》的记述而窥见其大略。按 《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 《论语》著述 凡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这一数字,与 六经、 《孝经》相比,毫不逊色。兹据 《汉书艺文志》将其他诸家胪列如次,以作比较:《易》: 凡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书》: 凡九家,四百一十二篇。《诗》: 凡六家,四百一十六卷。《礼》: 凡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乐》: 凡六家,一百六十五篇。《春秋》: 凡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省 《太史公》四篇。《孝经》: 凡十一家,五十九篇。通过比较,不难看出,上述诸家著述中,仅有 《易》、《礼》、《春秋》三家,在数量上超出 《论语》。

四、《论语》与 七经

《论语》被从儒家群籍中划分出来,而推尊至与 六经并列的地位,大概完成于汉武帝时期。其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迎合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需要。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故 《汉书武帝本纪》赞曰: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 《六经》。这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旨在统一思想,形成天下一统的局面。董仲舒建言汉武帝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第二,从汉昭帝开始,《论语》成为汉朝皇帝、太子的必读书。《汉书昭帝纪》记载,始元五年,昭帝下诏: 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诵 《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昭帝之后,《论语》更是受到西汉历朝皇帝的重视。《汉书宣帝纪》记载,元平元年秋七月,霍光奏议: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 《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在奏议中,霍光特别提到拥立宣帝继承大统的原因包括 师受 《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见当时对 《论语》、《孝经》的重视。

汉代以后,由于受到道教、佛教大力发展的影响,儒家一度式微,但 《论语》的传播和接受并未受到冲击,其中如王弼 《论语释疑》、皇侃 《论语义疏》等 《论语》注疏中的经典著作,以玄学、佛学的方式注解 《论语》,彰显出 《论语》的巨大生命力。唐宋以后,无论是韩愈还是朱熹,都以《论语》、《孟子》作为复兴儒学、建构理学体系的首选。朱熹甚至告诫门人说: 《语》、《孟》工夫少,得效多; 《六经》工夫多,得效少。( 《朱子语类》卷十九) 因此可以说,汉代以降,《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要籍,始终受到重视,历久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论语   董仲舒   孝经   孟子   孔子   诸子   汉书   汉武帝   先秦   汉代   地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