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分析当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分析当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分析当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对我们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加上研究生自身特点的复杂性以及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的凸显,使得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

重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一项重大事情。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里我们首次提出了人文关怀的概念,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但何谓“人文关怀”?“人与文和在一起往往指真、善、美的某种状态。”[1]。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关注人的生存条件和未来发展,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挖掘人的潜能,注重人的主体思想,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其实质是对“人之所为人”的理性思考,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作为一项教育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一定的契合点。第一,二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它的根本目标是塑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第二,二者具有一致的终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建设人本身”,追求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是完全一致的。居于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在教育中个必须落实人文关怀教育的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强调社会性,轻视个性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地以社会的需要(如要研究生们有绝对服从,高度认同和无私奉献意识)等为出发点,忽视了研究生个体的正当需求。研究生属于思想意识较独立与成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目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抹杀了人的个性。从内容上讲,过分强调教育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用统一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每一个人,忽视了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竞争越加激烈,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及矛盾,表现为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意志脆弱等从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因此,传统的忽视个性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研究生是个严重的障碍。

(二)重理性,忽视情感

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上。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政治理论灌输,缺乏宽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忽视情感的培养。灌输法在研究生以下的群体之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和明显的效果,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不成熟,可塑性强。但是研究生不同,他们年龄较大,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虽然高校对研究生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缺乏对研究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中关键问题的指导。

(三)重科研,轻思政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主要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研究生导师具有在承担科研辅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但是,对大多数学校认为,对研究生来说,主要任务就是科研,在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中,科研能力往往成了衡量研究生优秀与否的惟一标准。同时,由于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复杂性,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诸多方面实际的压力,使其容易忽视思想政治学习。这样的双重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思想容易产生波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则表现为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等。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途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都是教育的主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思想 政治育作为一种外部动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教育对象内部因素的激发,因此,受教育者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这种特殊性决定便决定了受教育者即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对于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更新观念、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多样性,这正是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所在,极大地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人文关怀氛围,能有效延续人文关怀精神。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人文关怀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个性差异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目前,研究生群体也有自己着自己复杂的差异性,可分为推荐免试应届生、参加统考的应届生和在职人员等。虽然有差异,但是他们对社会关注得比较多,思想也比较开放,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对待问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育。

一是,注重情感的投资,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2]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也都有各种需要,不能把研究生当作是成人了就不再需要情感交流了。通过谈话交流,各种活动比赛如演讲赛,辩论赛,有奖竞猜活动来增进师生及同学间的情感,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帮助。二是,丰富教学内容,针对研究生自主性及思想比较成熟的特点,要在理论知识外,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当然要针对不同的研究生群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高效率。

(三)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文关怀水平

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中,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能够及时深入的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这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所不能够做到的。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者,学业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导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人文关怀蓄积力量。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3]。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表示,要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在研究生在读期间,不能只顾科研成绩,而是要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育人,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的水平和技巧,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新时期,加强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加强人文关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贴近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真正把人文关怀落实到位,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157-15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差异性   导师   主体   群体   当代   人文   注重   研究生   思想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