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探究

如何灵活而完美地运用教学语言,是一种深内涵、高艺术、多层次的学问。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夸美纽斯曾说过:一个能运用动听的、明晰的教学语言的教师,他的声音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带进去。语言的恰当使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现阶段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口头语言的描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讲授法运用最为广泛,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在运用中也会时常与讲授法相结合,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不同教学领域开展教学时,会经常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在上课之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进行备课,但是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同样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授数学知识,最后,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吸收和消化教师所教的知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归因于教师,他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清晰的,但是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不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对学生因材施教。纵观当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不准确、不科学、没有号召力,表达不清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必将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笔者分析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学语言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运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口头禅太多,教学过程拖泥带水

现实中,民族地区小学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在教学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上出现重复,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口头禅,教学中形成习惯了的固定语言,如啊、啊是吗懂吗怎么了会不会,这些无意识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特点,他们会逐渐适应教师的语言表达,甚至会模仿,造成对数学教学语言的错误运用。一些教师担心自己的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些问题,重复多次使用同一语言,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脸茫然。

(二)流水账的课堂,缺乏科学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如果是教师语言表达不当,造成流水账的课堂,反而会大打折扣。例如,有的教师在教授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计算,之后组织反馈,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按部就班,但对于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却未曾提及,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寥寥无几。

(三)评价语言使用不恰当,过于平俗

现在的教育评价多以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一些综合性的语言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与鼓励。评价语言使用不当,说话过于平俗、偏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厌恶,甚至出现厌学的心理。

(四)课堂缺乏鼓励性,命令语气居多

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课堂回答时,习惯性的评价语是:你的回答正确,请坐下!如果评价的语言没有新意和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这种现象会让教师的赞扬毫无意义,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有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布置作业时,习惯性地说:大家都听好了,今晚的作业是做本课的随堂练习,明天早上一定要把作业交上来!低年级的学生会乖巧地接受并执行这个命令,但是久而久之,高年级学生会感到厌烦,有的学生会无视教师的命令,甚至会懒散对待,导致课堂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艺术应用的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语言使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师教学语言的需要,提出对策。

(一)新课导入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数学学习和语文学习相比,较为枯燥而乏味。小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好动贪玩,但是内心都有一颗力求进步的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味,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运用语言艺术将导入语赋予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导入语可以利用猜谜形式进行。三兄弟,个子不同高。没腿也没嘴,能走也会说。睡觉、起床它们会提醒,日常生活有它伴。当学生猜对后,教师引出课题: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三兄弟,认识时、分、秒,这样的语言表达自然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过程

1.教学语言要简练而严谨,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的表述需要简练而严密。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就截然不同;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定义中某一位起、依次、重复出现几个词,少了一个都不正确。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也要严谨周密,既需要任课教师对知识点有详细、透彻的理解,能够抓住学生认识中的盲区设计教学过程,又需要教师本人掌握数学学科简练而严谨的语言。

2.教学用语要趋于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教学很多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离不开生活。由于小学生在理解的能力上有限,而形象思维的能力强于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用语趋于生活化,仔细研究教材,选择一些贴近學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灵活变通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以此降低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学生参与的程度就会较低。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巧用分糖果、分饼干之类的事情让学生进行运算,他们就会兴趣倍增。

3.保持教学用语的激励性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学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度,讲究教学语言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放松心情,然后再慢慢地讲解。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觉解决问题,和学生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的!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学生感受到教师亲和、鼓舞的力量,自然不会对数学问题产生抗拒心理。小学生的心理既单纯又复杂,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激励时,一定要适当,把握好度。

4.尝试语言出错,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提问时,可以适当尝试语言出错,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练习题的时候,可以故意、有意识地对某一重要、关键的问题在表述上尝试出错,然后询问学生的意见。相对于反应快的学生会很快就明白,反应慢的学生看到别人举手也开始动起脑筋来,这时教师可以再重复一遍,问学生:为什么?哪里又有问题?同学们可以帮老师纠正吗?请求学生帮助,再抽学生来讲哪里错了,为什么错。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用学生之间的语言来讲,有时候比教师讲的更容易理解。

数学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和谐民主的语言环境、恰逢其时的评价模式、极具亲和力的情感关怀,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科学、严密、生动有趣、活泼亲切、自然,充满亲和力,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数学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到知识。数学虽然不像语文那样词汇丰富并富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但是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艺术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长期实践,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艺术   语言   科学性   课堂教学   课堂   评价   数学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