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观念的表现和流变

艺术,与其说关乎方法和工艺,不如更关乎气质、品味和情感在艺术家的手里,摄影变成了艺术简而言之,摄影就是摄影师把它当成什么一门艺术或是一桩生意。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清楚地阐明了艺术的内涵,即艺术就是美的东西,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因此,简单概述一个事件或单纯复制一个场景的照片,最多只能算是依靠了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仿真技术来拍摄出的文献资料,而那些只为追求拍摄出更高精度照片的摄影师们,更是不能冠上摄影家的名号。

一、20 世纪中后期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摄影创作

1.在 20 世纪中后期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创作摄影艺术家作为时代的个人,其摄影作品创作主题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必定会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20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阶段,因此,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都是以颂扬新中国的诞生,赞美新社会的到来为主线的。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袁毅平先生的《东方红》。此外,因为郎静山先生的以表达虚静之心为主旨的水墨古画风格照片与当时西方开始崇尚的中国老庄哲学与孔孟儒学之风暗合,所以其成就较 20 世纪初期显得愈发夺目。袁毅平先生的《东方红》主题鲜明,他把天安门作为新中国的象征,用艳红的彩霞比喻新中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的未来。如果说《东方红》昭示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激情,那么《十月的螃蟹》则表现了四人帮的灭亡,传达出作者对于文化大革命中深受其迫害的国民们能够翻身了的喜悦。黄翔先生形象地把一幅普通的静物摄影赋予了特殊的灵魂,不仅展现出了逼真的生活,还把真挚的感情传染给了观看者。郎静山先生的著名代表作《紧紧跟随》巧妙地将摄影艺术与摄影技术交合在了一起。他运用了自己实验所创的集锦摄影法,将前期拍摄的云、树、鹿等照片作为素材,利用后期暗房叠放技术,将这些影像再次拼凑成一幅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在意境上都能符合中国水墨古画审美的照片。郎静山先生的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很好地把摄影能全面真实地记录瞬间这一重要特性呈现出来,但也达到了既抒发出了拍摄者的心绪又为国内的艺术摄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技法的良好效果。

2.西方发达国家 20 世纪中后期带有强烈人文主张的艺术摄影创作在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艺术摄影创作相较于我国,更加侧重于表现摄影师自身的人文主张。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摄影术广泛传播的影响,新型的媒介生产与传播技术发展迅猛,这就促使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激发了艺术家们对于传统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型。譬如在日本传奇摄影师森山大道的影像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个人心理的感受抒发。而他对于颗粒效果的独特处理,也使其影像产生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这些质感和形式感兼具的照片中,森山大道将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城市中的愤怒与压抑转化成了视觉影像的尖锐嘶吼。美国 20 世纪中后期著名的艺术摄影大师杰利尤斯曼,与中国艺术摄影家郎静山先生的摄影创作技法十分相似。凭借成像后合成法的技术,尤斯曼的摄影建立了一种强烈的剧场感,这些视觉元素与想象力共同制造出的幻境,逐渐演变成了观众内心的迷宫,隐义横生,每一次欣赏,都会令他们获得新的认识。

二、20 世纪末以来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创作观念的转变

1.中国自 20 世纪末开始艺术摄影创作风格变得轻松化、高雅化20 世纪末,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的过程,艺术摄影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为新闻报道和社会纪实摄影采取了组照和文字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也更适合实现教育的功用,所以主流的摄影作品开始向新闻报道和社会纪实摄影转移。于是,艺术摄影变得轻松起来,出现了不少幽默、调侃,甚至滑稽的作品。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的精英作品,或者说是高雅的艺术作品,在社会转型的这段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典型的代表人物有陈长芬、李少白、王苗等。

2.西方发达国家自 20 世纪末以来艺术摄影创作的目光向记录人类的生存环境转移20 世纪末开始,随着世界全面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后,发达国家的艺术家们开始极力号召艺术的无国界化。这时的艺术家们不再与科学家对立,艺术家们承认了艺术的科技化,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的响亮口号,并得到了科学家们的积极响应。但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一些有眼界的艺术摄影家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重大课题。他们在承认传统文化,并且广泛接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将视觉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以能够更好地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美国艺术摄影师大卫梅塞尔的《湖泊工程》系列(图 9 为《湖泊工程》系列照之二),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仿佛是另一个星球的美丽景象。而这样的照片也可以更深层次地让人们感觉到在这种景象背后,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环境被破坏的事实。同是反映人类生存环境,美国摄影大师桑迪斯各格兰德则用了装置摄影的表现手法,采用前期布景与后期制作相结合的创作手段展现了自己所幻想出来的画面,旨在反映现代社会环境中。

3. 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使艺术摄影创作观念变得更加自由20 世纪末以来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直接引起了艺术摄影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其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就是现代数字摄影技术的运用。显然,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使艺术摄影创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在拍摄技术上跨越了影像记录的难关,解决了很多传统摄影工艺困扰已久的问题,令摄影摆脱了创作技术环节方面的阻碍,为摄影师能全面、全程控制整个摄影过程以获得符合自己观念的照片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便利。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摄影作品价值的高低不在于拍摄器材的好坏以及照片画幅的大小,它不是肤浅地体现在视觉上的,而是在从眼到心之间的灵犀传递,只有能描述出视觉的悸动及其承载下灵魂的共鸣的艺术摄影作品,才能永不褪色地停留在观众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美术艺术   艺术摄影   中西方   世纪末   新中国   发达国家   摄影师   后期   当代   影像   观念   照片   世纪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