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会往哪儿吹

趋势一: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前景巨大

任何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大背景及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处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国家政策层面发出的信号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文化发展内容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精神:首先,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其次,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第三,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这三个方面互为表里,互为补充中心是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方式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达到标准是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便是:既要发展文化的产业化,也有发展相关产业的人文化,即通过文化来提升相关产业的附加值。

当房地产、金融业的热潮过后,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前景巨大l如何在其中立足并且分到更多的蛋糕,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我们做中国手工艺产业联盟,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整合资源,碰撞智慧,提供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趋势二:重构产业结构,冠善产业链

众所周知,中国的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类众多,风格各异。从工艺上,就可分为13大类,645小类,涉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用等领域。从产业结构来看,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特种工艺,即纯手工制作的单件艺术精品;二类是现代生活工艺,即一定量产的,手工与机械加工相结合的日用生活工艺品;三类是现代制造技术工艺,如航空、汽车、手表等高精尖工艺、建筑装饰工艺等。

由于历史原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了产业分布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原料、生产、设计、营销、市场等链条环节远远没释放应有的能量,真正达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企业还较少。手工艺既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生意。我们作为从业者,既要以它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及人文情感为傲,也不必耻于谈钱。让更多人喜欢及购买我们的手工产品,无疑是文化与经济双赢的好事。

所以,传统手工艺应从纯美术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将传统技艺应用于现代生活产品中去,如汽车、it、家居、装饰、环境等。

趋势三:坚持品牌化战略,让品牌为中国创造代言

我们一直在讲,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虽然手工艺品市场连年增长,但手工企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直至目前,尚没有形成多少手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更不用说享誉世界的手工艺品牌。这是由于手工产业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因为手工艺产业门类众多,虽然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对文化的传承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但是在工业化社会里,却又成为手工艺产业自我发展的一个瓶颈。

由于缺乏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因此市场上不能有效形成工艺形态的整合与创新,工艺企业均为单打独斗的格局,不仅出现大量产品形态上的单一化而且存在渠道重复建设、竞争内耗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因此,手工艺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能力进行整合资源,又了解市场需求,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竞争优势,能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现代人生活需求的企业及品牌出现。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提倡再小的个体,也应有自己的品牌。虽然一些手工企业逐渐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实际做得还远远不够。以为取了一个名字,有一个LOGO,就是品牌了?品牌是什么?品牌意味着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体验,好的价值!我们的手工企业,在埋头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真正下功夫建立及完善品牌战略。毕竟,一个没有品牌的手工艺企业,永远不可能做到极致与口碑。

趋势四:关联产业必将更紧密地融合与发展

手工艺产业属于文创产业,它的消费市场在哪里?除了满足日常生活与追求个性品质生活的需求之外,它也参与到旅游业和礼品业的产品供应中。这两大行业所提供的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旅游市场,在未来5年,市场规模将超2.5万亿美元。

趋势五:新技术将带来更多变革机会

这是一个技术革命的时代!可不少手工艺企业的管理者、设计者、制作者、营销者等从业者,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潍坊的风筝产业在国内手工艺产业里,算是发展得不错的。有一个知名企业年销售额超千万,其中70%是来自网络线上的销售。就是这样一家尝到互联网甜头的企业,却没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负责人的答案是:没有精力,弄不懂那个。或许这个案例很能代表手工艺从业者的一个状况。.

不得不说,微信平台拥有6.5亿的庞大用户,它所针对的群体,尤其适合我们手工艺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应该深入研究与运用。如何借助新技术的东风达到转型与升级的目标,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才能让我们的发展事半功倍。

趋势六:匠人精神永远是立足之本

羊年春节刚过那阵,一些中国人在日本疯狂购买电饭煲和马桶盖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难道中国没有电饭煲和马桶盖么?同类电器,日本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差距真有如此之大吗?据美的电器的工程师证实:旧本电饭煲的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创新,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钻糊。而这样的技术,我们尚未实现!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走向领先的源动力即是匠人精神。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显然,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这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比如时下盛行的互联网思维,已经被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家视为救命稻草,希望以此在营销上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而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这样的本末倒置,使得中国制造已经迷失在互联网思维的泥沼之中。

其实大道相通,新兴的互联网思维与古老的匠人精神,落脚点都是用极致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与提醒,我们的手工艺从业者,必须坚持这样的匠人精神,把产品做好,才是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黄永松老师在整理《中国结》时,曾听一个德国媒体人说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爱惜、注重手工艺的,它的手工业才会好。当它的手工业好的时候,它的轻工业才会好,它的轻工业好的时候,它的重工业、精密工业才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美术艺术   匠人   手工艺   中国   文化产业   手工   工艺   产业   品牌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