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一个社会要得以维持,必须要有一套为社会所有成员普遍接受的合理性规则。

传统中国是一个礼治社会,儒家的礼治提供了符合那个时代正义标准的规则秩序。

然而,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西方世界的冲击

下,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秩序全面解体,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如何建立一个

符合自由与平等理想的新的正义秩序,成为社会重建的首要目标,也构成了现代中

国政治思潮的主题。

自由与平等,虽然是现代性的两个双重目标,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虽然对它们作出了学理上的承诺,却无法在实践层面予以圆满

的解决。到20世纪上半叶,19世纪的资本主义文明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并引发自由

主义理论的大调整。几乎是同步地,这一危机和调整也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

对正义秩序的理解和现代化实践的选择。

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从思想史的角度划分,主要是由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

主义两种思潮组成。先看新自由主义。胡适与傅斯年等许多英美留学生皆属于这一

系列。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从来没有经过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知识洗礼,从五四

时代开始,便表现出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力图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加以某种

调和。这一倾向,不仅受到了西方当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支持,而且也有着中国政

治文化传统的背景。胡适等人在五四时以杜威(John Dewey)为楷模,到40年代以罗

斯福(Roosevelt)为旗帜。胡适虽然称其为"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

但也将它冠与社会主义的头衔,叫做"自由的社会主义"(Liberal Socialism)。为

了与第一种社会主义相区别,胡适特意说明:它是"避免'阶级斗争'的方法,采用

三百年来'社会化'(Socializing)的倾向,逐渐扩充享受自由、享受幸福的社会。"

[注1]

另一种思潮是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流派原来在西欧属于马克思主义系列,是其

右翼的修正派。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全盘接受苏俄的列宁主义,缺乏社

会民主主义立足和发展的空间。相反,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倒是在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中间获得了滋长和影响。其理论中坚是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一脉,最主要的代表

是"二张":张君劢和张东荪。以后还有罗隆基、储安平、潘光旦、萧乾等一大批自

由知识分子。他们心目中的圣人是英国两个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罗

素(Bertrand Russeu)和拉斯基(Harold Laski)。尤其是拉斯基,在中国成为社会

民主主义的思想灵魂。而作为实践的榜样,在

二、三0年代是魏玛时期的德国社会

民主党,到40年代则是战后执政的英国工党。

以上二种思潮,都存在于自由主义阵营内部。从五四开始,社会主义与自由主

义就是混沌一片,从来没有分开过。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使得中国的自由

主义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将社会主义纳入自由主义的思想框架。所谓的新自由主义与

社会民主主义,只是中国自由主义内部的思想分歧,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如

同在西方一样,它们有很多共同的理论预设,如个人自由、民主政治、法治秩序、

社会公道等等,其区别仅仅在于处理自由与平等不同的方式、比重、各自师从的思

潮流派以及对苏联计划经济的评价等等。确切地说,二者的共同点要超过彼此的分

歧,因而它们依然守护着同一个自由主义的理念和阵营。

然而,从政治思想史角度考量,现代中国的新自由主义并无任何成体系的理论,

虽然胡适个人在社会层面的影响无人比拟,但在学理层面他基本无所贡献,反而不

及有系统论述的"二张"。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不仅有像"二张"这样的学理代

表,而且为更多的自由主义者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主流

思潮不是新自由主义,而是社会民主主义,当属无疑。鉴于上述理由,本文以下的

专题研究将主要讨论社会民主主义,同时也会兼及新自由主义。

一、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之弊

中国的自由主义,从一开始就是"新的"。当他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

也与西方同时代的老师一样,对19世纪的资本主义文明多有反思,可以说是一种反

思性的吸取。那么,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哪里呢?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主要针

对的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张君劢在他的代表作《立国之道》

中,这样概括西方资本主义的短处:[注2]

财富集中于少数人,酿成贫富的不均。无统筹全局的计划,流于生产过剩。私

人互相竞争,因竞争而生浪费。

三条短处之中,后两条与自由放任直接相关,第一条至少有间接关系。关于这

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大部分自由主义者的共识。杨人便1948年在《观察》杂志写道:

[注3]

自由竞争在经济霞炔辉偈谴俳 缁峤 降亩 Γ 敲矗 杂删赫 捣颂夭?

是自由主义的因素,而且已为多数自由主义者所放弃。 不过,最初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像所有的社

会主义一样,集中在私有制度,以为资本主义的一切罪恶都是资本和财产的私有、

尤其是私有大资本造成的。[注4]因此,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在改变所有制

上做文章。张君劢钟情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路线及其魏玛新宪法,提出"尊社会之

公益,而抑个人之私利",希望通过"社会所有"、"公私共有"的混合经济制度解决

私人资本的集中和垄断问题。[注5]张东荪则心仪英国的费边社,主张参考中国传

统的"行业公会"制度,走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道路。[注6]不过,到30年代,他们逐起成立了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一个政党:中国国家社会党。在其纲领性的宣言《

我们要说的话》中,在谈到资主主义的畸形时,有这样一段话:[注7]

我们不妨即主张承认私产的存在。须知资本制度所以发生以及其所以演成现在

的畸形,其故不是由于私产制度,而实由于放任状态。质而之,即有了私产再加以

放任,乃始有资本主义。所以至多只能说资本主义由私产而演出,却决不能说有私

产则资本主义必随之而来。明白了这个界限便可知道资本制度的摇动不必完全连累

私产的存在。

虽然私产制度也有弊病,但资本主义之弊主要不在私产,而是放任。中国社会

民主主义对古典资本主义的这一反思,不仅与同时代的西方新自由主义认识方向一

致,而且也与世界其它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保持同步。对于自由放任制度,张东荪

后来作过一些历史的分析,他认为,18世纪的自由主义所建立的个人主义社会,在

历史上有空前的功劳。所不幸的是后来在经济方面发生了大漏洞。放任政策在资本

主义初期助长生产,增加财富,不料也促成了资本主义的长成。对内愈见贫富不均,

对外愈趋于侵略。演变至今天,已经千疮百孔了。[注8]在这里,可以注意到一个

语用学的现象,在张东荪看来,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个价值上不等值的概念,

如果说前者是中性的话,后者明显具有贬义。这种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所害的看法,

不仅属于社会民主主义者,而且连新自由主义者都具有。傅斯年就这样说过:[注9]

自由主义本是一种人道主义,只缘与资本主义结合而失其灵魂。今若恢复灵魂,

只有反对发达的资本主义。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乃至到80年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知识界,即使是自由主义

知识分子中间,始终是一个带有罪恶的概念,它与社会主义这一名词的大受欢迎,

恰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资本主义的主要之弊在自由放任,那么,自由放任的问题究竟在何处?中国的

社会民主主义对此的质疑,主要在二个层面,其一是生产层面的非理性化,导致生

产过剩危机;其二是分配层面的缺乏公道,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后一个层面涉及到

社会公道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节中讨论。这里主要研究第一个层面的问题。

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在

一、二0年代对自由放任制度的质疑基本是伦理性的,

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使他们意识到自由放任不仅在分配领域,而

且在生产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自律性的市场制度虽然承诺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

竞争秩序,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理想类型,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中,完全竞争从

来没有真正实现过,。资本的自身逻辑总是趋向于集中和垄断,以致于竞争总是不

完全的。完全竞争是自发秩序中市场价格合理调节生产和分配资源的关键,这一环

节出了问题,整个自律性市场就失去了合理性的基础。张君劢在三十年代已经注意

到由于资本的垄断而造成的竞争失灵问题,他例举了摩根公司操纵美国金融、铁路

和公用事业等垄断资本的事实,质疑亚当.斯密以来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学说:[注

10]

依彼辈之意,供求相应之原则,畅行无阻,则物价自平。然就各人平日所见,

各国资本家关于所经营者皆已放弃竞争而走上垄断之途径。所谓自由竞争何在?所

谓不垄断又何在?

他认为,之所以垄断资本之所以出现,其源流乃是放任政策之结果。因此,他

得出结论,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的学说,已经为时代所证明不正确。[注11]那么,

如何解决呢?中国大多数的自由主义者都将希望寄托在国家的干预上,并且相信这

是20世纪世界的新潮流。胡适早在1914年,还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注意到这一点,

他在日记中写到:[注12]

今日西方政治学说之趋向,乃由放任主义而干涉主义,由个人主义趋社会主义。 中国自由主义之所以从一开始就远离古典的放任主义,而亲近干涉主义,与他

们受到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影响很有关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中国成为

无论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的最高价值和信念。正是在这一信念指引下,

使他们坚信自由放任的市场秩序无法实现这一功利主义的原则,只有通过国家的立

法、福利政策等干预,才能最终实现。也正是同样的信念驱使,使他们一步步走向

苏俄的计划经济。

⒓苹 玫幕孟?

二十年代末的全球资本主义大危机席卷整个欧美,唯独苏俄幸免。不仅如此,

同一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俄经济高速发展,完全消灭了失业问题。这一

起引起了中国自由主义的强烈兴趣。张君劢、张东荪兴奋地说:[注13]

我们正在苦闷之中,而俄国的由计划的经济颇给予以刺激。----这个有计划的

经济之实施在经济上与方法上是人类最宝贵的一件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的好感和狂热,总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

十月革命以后,是对苏俄革命的民粹主义式向往,那一次是政治上的狂热。第二次

是30年代,是对苏俄计划经济强烈的兴趣,这一次是经济上的狂热。

苏俄的计划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建立,与极权主义政治和国家所有制有着密切的

关系。然而,在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看来,计划经济却是人类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

贡献,它完全是中性的。张东荪再三说明:"计划经济是一个中性的名词",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都可以加以利用。但在他看来,只有以社会主义为

原则的计划才是进步的计划经济。因为计划可以使生产得以提高,符合大多数人的

最大幸福。[注14]他甚至认为,自由与民主都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要使它们得以

实现,必须依靠制度的媒介。在西方这样的媒介是个人主义的资本制度和民族一体

的国族主义。但它们都发生了一些问题。现在苏俄贡献了第三个实现自由与民主的

媒介:计划经济。他热烈地称颂苏俄"居然为人类创下了一个暗中摸索,多方迂回

而得的光明途径。"[注15]

在中国自由主义之中,张东荪是比较左翼的,这位未曾到过苏俄的哲学家对苏

俄式社会主义特别是其计划经济、经济民主,有许多美好的想象或想象性的理解。

但即使是其他自由主义者,在

三、四0年代对计划经济也同样具有热烈的兴趣,他

们与张东荪一样,将之看作是中性的、技术性的。不仅可以适应于苏俄的社会主义

国家所有制,也可以应用于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混合经济。既然自由放任失

败了,那么计划经济作为人类理性的一个新贡献,不仅可以代替或配合市场合理地

分配资源,而且社会公道也要通过国家的计划得以实现。罗斯福的新政和战后英国

工党的社会主义政策,都被认为是成功地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萧乾1948年为《大

公报》写的社评中,将"合理的统制"(国家计划)与新自由主义联系起来:[注16]

自由主义与英国自由党的主张距离很远很远。自由主义者并不拥护十九世纪以

富欺贫的自由贸易。对内也不支持作为资本主义精髓的自由企业。在政治在文化上

自由主义者尊重个人,因而也可说带了颇浓的个人主义色彩。在经济上,鉴于贫富

悬殊的必然恶果,自由主义者赞成合理的统制,因而社会主义的色彩也不淡。自由

主义不过是个通用的代名词。它可以换成进步主义,可以换为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异口同声称赞计划经济,这与五四以来中

国知识界所弥漫的建构理性主义知识论有关。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使得中国知

识分子普遍地相信人的理性的全知全能,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实在",而且还

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实在"世界。以研究认识论著称的张东荪就相信"所有的思想在

其本质上总是"建立的",理论的概?quot;使人人心目中都熟习了以后,社会的组织便

可依照着而另成一种制度。"[注17]以这样的理性主义立场出发,他们对计划经济

产生美丽的幻想就是很自然的。

不过,作为自由主义者,他们对苏俄式的那种与国家所有制与极权政治位基础

的计划经济不是没有警惕,张君劢在《立国之道》中,继分析了自由放任经济的问

题之后,也指出了苏俄式计划经济的短处:一方面,"国家自从事于经济事业,须

多设官吏",而"官吏不长于经营工商"。另一方面,"国家权力过大,足以妨害人们

自由"。[注18]如何在自由与计划之间保存平衡,既有市场经济下个体选择和个人

自由的活力,同时国家又在整体发展上安排理性的计划,这是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

所欲解决的。在他们看来,罗斯福的新政和战后英国工党的执政政策比较符合他们

的理想。20世纪资本主义的实践表明,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不仅只有19世纪的自由

放任模式,还可以有其他模式,比如西欧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东亚的国家主导型

市场经济模式等。计划经济作为自由放任经济的整体替代模式,到80年代末已经宣

告失败。但作为自由放任的改良模式,计划经济的部分内涵却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

体系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无法找到一个类似19世纪?quot;纯粹

市场经济",也不再存在一个苏俄式的"纯粹计划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世纪

上半叶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所追求的,虽然枝节上问题多多,但总的方向并未大错。

三、对自由的新的理解

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之所以倾向社会主义,与他们对自由的理解有密切的关系。

毫无疑问,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个人的自由具有最重要的位置,是众价值中最优

先的价值。假如没有这一点,他们也不会被认为是属于广义上的自由主义。问题仅

仅在于,中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所理解的个人自由,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古典自由主义所理解的个人,是原子式的、自恰的、先在的个人,由此推导出

一系列的个人的自由、基本的权利以及社会、国家学说。不过,经过密尔和格林两

次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浪潮,个人的原子意味大大淡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所

强化,因而也引起了对自由的新的诠释。受此新自由主义影响,中国的社会民主主

义者,虽然继续坚守个人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   自由主义   苏俄   胡适   中国   社会民主主义   自由放任   自由   社会   计划经济   资本主义   公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