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浅谈音乐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整合使音乐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只能用单一的教师唱学生跟的教学方式,众多的视听咨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学生对音乐内容多样性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找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调动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运用信息技术、电教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最为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特殊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更为动听且多彩生动的音、像画面,使得音乐变得更具有形象性和情境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从而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识兴趣,把他们带到趣味横生的音乐情境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现在,就让我来谈一谈信息化音乐教育的几个特点。

一、信息化教学的形象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更具有形象性,使教学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信息量不足。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他们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鸭子拌嘴》是著名的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曲目。如果仅用录音机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让孩子对乐曲有形象的理解。因为曲子的演奏乐器均为民族打击乐器,几乎没有旋律,但是它通过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和丰富的节奏组合,织造出了非常形象的鸭子拌嘴的生动画面。同时,该曲的演奏者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对作品做出了直观的提示。因此,仅有声像而无影像,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欣赏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孩子对曲子的审美和理解。如果把音乐资料制作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用图文并茂、音画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我想效果会更好。先通过多媒体的画面使学生从电脑屏幕上认识大小镲、串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声音特点,并介绍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欣赏完整的作品演奏。学生通过多媒体已经对乐器的音色特性和演奏特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屏幕上民乐队的实景演奏就会使学生理解、想象成可爱的鸭子形象。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学生又听又看,兴趣盎然,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教学的娱乐性和启发性都得到了体现。寓教于乐,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进一步增加,学习成效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的比较性

对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的教授,我们总是以口头介绍和图片资料结合为主,这往往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多媒体所具有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信息技术成为各门学科庞大便捷的资料宝库。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作用,开拓了学生音乐知识的视野。

在教授西方音樂发展的演变历程时,我们为学生介绍各种管弦乐器,从音乐网络中可以寻找到海量的有关乐器图片、乐器介绍资料、乐器演奏表演和经典曲目音乐等。我们将之有机组合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有看有听有比较,既可以从西方音乐发展的时间跨度做纵向比较,又可以选同一首曲目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的横向比较,通过多种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音乐感知、体验,使学生们吸取丰富的知识。

三、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

音乐的教学本质是为了通过演奏、演唱、创作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音乐技艺,但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知识来源和学习途径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有其个体的局限性、教学工具的单一性、教学声像资料的有限性。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教学途径,全方位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音乐软件的控制,可以剥离出一部音乐作品的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音乐素质的各方面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的结构是立体型的,因此也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必然是多元化的、立体化的。通过信息化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音乐教育的多样性得到完整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多样性,而且还对学生信息素养、音乐素质的培养都有很有力的作用。

四、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动教学将成为新时代音乐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通过互动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升音乐学习水平,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挖掘音乐创作才能提供了保证。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可以通过QQ群、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交流合作,利用乐曲填词、动画配乐、曲谱制作、音乐电视合成等各种形式加强互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馈速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形成师生间更好的互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音乐实践使学生更具有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因势利导,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在课外教学中,我们通过相应软件,在学生演唱的录音中,我们可以去除其它乐器的伴奏,从而更好的为孩子进行声乐、节奏等方面的分析。简答的知识传授变为对课程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进行深度理解,甚至可以创造性的在教师帮助下让孩子运用软件进行自主的和声与填词。学生的音乐实践可以变得更具体、更深入。

信息技术使得音乐教学得到革命性的发展,教学资料井喷式的增加,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多元化发展,深层次地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加快新的音乐课程建设,加速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技术使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由抽象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处理而变得通俗易懂,更具形象化。学生学习过程中,音乐信息技术的辅助,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怎样运用好信息化技术是摆在我们这一代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将与时俱进,深入探究信息技术整合的规律,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摸索出新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   打击乐器   信息技术   多样性   乐曲   乐器   音乐教育   形象   教师   学生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