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器乐在早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摘要:中国动画早在20世纪60年代,曾跨越文革断层而两度辉煌,该时期的动画电影背景音乐大量采用传统的戏曲器乐,使得国产动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鲜明的民族特色,获得诸多国际电影节奖项,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学派”。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传统戏曲器乐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戏曲器乐;动画电影;电影;音乐

动画电影中,画面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音乐表情达意具有抽象性和广泛性,如果电影没有音乐,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和逼真性就无法表现[1]。在早期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中,老一辈动画电影音乐人陆仲仁、吴应炬、陈可辛、金复载等,曾将戏曲器乐成功的运用到动画电影音乐中,使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得到完美的融合,表现出了国产动画独有的民族风格,为国产动画电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中国传统的戏曲器乐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力度坚挺、“骨骼”硬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其运用到中国动画电影中,戏曲器乐既有电影音乐一般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中国动画电影独特艺术韵味的体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音画对位的方法,为角色表演伴奏,加强动作的节奏感、真实感

作曲家设计音乐形象时,尽力把音乐形象与画面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使音乐紧紧伴随画面中的动作表演,形成比较精确的音画对位。这种对位是以音画同步、音画合一的表现手法,来加强角色动作表演的节奏感。

在中国动画影片中,采用音画同步的手法,发挥音乐的提示性和渲染性功能,用戏曲器乐为角色表演伴奏,来加强画面的节奏感[2]。如《哪吒闹海》中哪吒与龙太子、龙王交战,“咚咚锵锵”,锣、鼓、铙钹,紧锣密鼓,紧随交战双方的动作节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大闹天宫》一开场,〔急急风〕鼓点急促,猴王一个筋斗,出场,一声大锣,亮相。紧接着猴王耍环刀,弄金棒,武场鼓点乐为之相伴,热闹精彩,紧随猴王表演的动作节奏而变化。这都是采用了音画同步的手法,运用无声源戏曲器乐来加强影片画面动作表演的节奏感。

在影片中采用音画合一的手法,用有声源音乐表现动作表演的真实感。如《骄傲将军》的开场场景,将军跨一匹白色骏马,出场,唢呐声夹杂着鼓点声,与画面中号手、锣鼓手的动作节奏配合的天衣无缝,加强了画面表演的真实感。再如影片《大闹天宫》,猴王花果山称“圣”,演兵庆贺,猴乐手敲锣、击鼓,鼓点器乐紧密契合画面,等等。

二、运用戏曲器乐烘托人物情绪,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和基调[3]。在这里,戏曲器乐从听觉的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戏曲器乐可以烘托人物情绪,表达语言和动作难以准确传达的感情[4]。如《崂山道士》中,主人公读《神仙传》,痴迷处,痴而忘形,手舞足蹈,边舞边唱,昆曲花音伴奏,巧妙地烘托出主人公痴迷、得意的心情。再如《骄傲将军》中,将军寿宴,敌人攻城,众贺客惊散,曲牌乐“十面埋伏”[5]响起,锣鼓〔乱锤〕,把将军那种彷徨无助、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曲器乐不仅能烘托人物情绪,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环境气氛。例如《哪吒闹海》中,四龙王大闹李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戏曲鼓点配合,气势磅礴。《大闹天宫》中,猴王与天兵天将交战,雷雷的〔急急风〕锣鼓,战场气氛紧张激烈。再如在《骄傲将军》一片中,将军设庆功宴,配以京剧曲牌《万年欢》[6],场面活泼热烈,气氛热闹喜庆。将军春游,山花烂漫,群蝶飞舞,笛、箫、筝齐奏,烘云托月,诗一般的意境,易趣盎然。

三、利用戏曲器乐塑造人物形象、呈现人物心理活动。

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是美术家们绘制出的,他们本身没有生命,虽然通过科技手段使人物活动起来,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可能像真人那样真实自然,眼睛传神程度也不能像真人表演那样传达出非常深刻的寓意。而通过动画音乐则可以加强动画的真实感、赋予人物细腻的感情,呈现人物更加复杂、鲜明的心理活动。

1.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了音乐在歌剧中的“主导动机作用”[7]。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戏曲器乐将这一点运用的十分得当。在影片《大闹天宫》中,每当蟠桃园土地佬出现时,那欢快、俏皮的花音鼓点乐,是属于他的,土地矮小、滑稽、和蔼可亲的形象被生动地刻画出来。影片《哪吒闹海》的开场,狂风大作,火舌肆虐,群兽狂奔,四龙王狂笑亮相,快板〔急急风〕做渲染,诡异、阴谋的四龙王被鲜明地刻画出来。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中,猪八戒去找牛魔王的路上,为夸张猪八戒的走路动作,利用长号低音区的慢板花音,突出了笨重、懒洋洋的猪八戒形象,使人忍俊不禁。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没有音乐烘托,不知要逊色多少。

2.呈现人物心理活动

动画电影中,常用不同节奏的戏曲鼓点来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态与情绪。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跳下马来,迈着矫健激昂的步伐,踩着强劲的锣鼓点,进拱门,上大厅,将将军得胜归来的骄傲自大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再如《张飞审瓜》中张飞面对案情,搓手顿足,此时紧凑的梆子乐紧随急躁的文场扇子功,将张飞急躁焦虑的情绪刻画的十分到位。

四、借助戏曲器乐组接画面镜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电影中通过画面的连接和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画面的连贯性,而音乐的流畅性更能把这种连贯性加强,使情节更紧凑,表现更富有张力[8]。当声音或画面有间断的时候,音乐可以填补这个缺口。通过音乐使这类较为粗糙的地方变得连贯,隐藏了电影中技术层面的东西,以免观众出戏[9]。如曲牌乐在动画影片《骄傲的将军》中的运用,庆功宴开始,《万年欢》乐起,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镜头在音乐的延伸中不断切换,至食客上前给将军敬酒,食客话音落,黑屏。在这段中音乐与画面产生对位关系,画面的空间在音乐中转换,时间在音乐中延续,将故事推向发展的另一个情节――将军与食客深夜对酌。《夜深沉》在晚宴歌姬献舞,鹦鹉学舌,将军醉酒狂笑,蛛网封长矛,耗子戏箭壶这一段中的运用,亦是如此。这种用音乐与画面形成平行与对位关系的手法,使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巧妙地组接画面镜头的作用。

在故事情节紧张的时候,往往用快速的音乐节奏和紧张的音乐情绪推动画面,使得影片的效果更加扣人心弦从而推动故事进入高潮。比如《金色的海螺》中海螺姑娘跟年轻人在海边生活,第三年时,曲牌乐响起,缓慢低沉,预示着潜伏的灾祸。《张飞审瓜》中张飞令姚得布将西瓜拿回,姚得布说:“哎呀!这瓜我怎么拿的了呢?”姚话音一落,梆子鼓点敲出,“咚咚咚咚咚……锵”,散板鼓点紧张短促,将剧情推向另一个紧张的高潮点,以示剧情发生转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戏曲器乐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不仅配合画面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意境,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动画形像,刻画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还不时给观众带来一些诙谐幽默的“雅趣”。戏曲器乐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承载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使博大的戏曲文化以一个新的方式得以呈现,拓展了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世界动画电影范围来看,戏曲器乐的运用使中国动画带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琬.浅论影视动画的配乐艺术[J].大众艺术 2009, 21:124-125.

[2]程兴旺.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 音乐学院学报,2010,2:53-62.

[3]刘玉山.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浅析[J].电影评价, 2007,3:14-15.

[4]韩瑛.浅谈电影音乐对电影的诠释作用[J].电影文学,2010,23 :134-135.

[5]康修机,王万兴. 动画片中声音的民族化特征分析[J].电影评价,2007,22:26-27.

[6]香兰.中国动画与戏曲艺术(上)[J].吉林艺术学院学 报,2009 ,6:71-82.

[7]王明江,陈颖.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 ,4:102.

[8]刘飒.论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J].电影评价,2007, 20:26.

[9]刘飒.论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J].电影评价,2007,20: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电视电影   器乐   戏曲   猴王   中国   动画电影   鼓点   将军   画面   作用   电影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