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迅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尤其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的普及和主流地位的上升,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新的媒体形式,并赋予马克思主义教育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二、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内容的数字化和利用的便利性

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根据二进制的特点,把传播内容转化为0和1两个数字,由于遵循统一的标准,生成的信息具有可检索性,早期的网络就是从目录和新闻组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样就可以利用多种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进行检索,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传播的互动性和快捷性

网民通常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如通过BBS、论坛、聊天室、E-mail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实现即时的在线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从而也省去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中间环节,发布的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而且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实现刷新,在内容上所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是传统媒体所未有的。

(三)传播信息的大容量和多种媒体的统合

互联网络资源都是在线的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个人的、政府的、公司的、团体的等各种资料汇集在一起,普通公众通过联网的方式就可获得共享资源;同时,在具备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外,更是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综合为一体,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四)传播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网络传播所面对的是参与上网的所有个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个性的差异而区分对待,就其传播范围来说也是广阔的,没有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由于传播的网站众多,内容也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多彩且分工精细,网民可选择范围极为宽广,每位网民都可自由选择适合的个性化网站。

(五)传播信息的再生性

网络中传播的信息量极大,对于个人只能吸取其中的极小的一部分,网民可以阅读、复制或打印,将其变成为个人信息;也可经过自己的再加工,重新发布,成为网络传播信息的一部分,供其他网民再利用。

三、传统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问题

作为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直得到高校的重视,但无可否认,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教育流于形式

根据调查,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课程,一般作为公共课教学来讲授,目前均采用的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授课多采取大合班,上百人都不少见,有的高校多达五百人之多,这根本无法保障教学效果;死板的照书本讲读,不仅形式枯燥,更不被学生接受,也不用提教学质量了;教授内容缺少深度,与现实接合不紧密,大学,是一个深化思想的阶段,简单的说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无学体现高等教育的要求,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追求,必须在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

(二)网络传播带来的信仰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

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广泛利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的增大了,包含着宗教色彩的西方国家信仰教育、文化潮流和经济思潮等都不同程度上地影响了我国的高校学生;在学习到了外国先进科技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因而,学生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不断动摇,甚至缺失。

(三)缺少对网络的充分利用,没有占领网络新阵地

在高校中,只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政治理论教育或是看作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抓,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忽视了大众,教育主体被人为缩小,规模当然也减小了,面对互联网络的汹涌发展,没有及时添补新的空白,对于新的思潮发展不能及时掌握,不了解非正常动向,这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四、网络传播时代应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除继续做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外,面对网络传播时代的现实,应该把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重点事情来抓。

(一)努力建设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文化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事实上的平等地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和创新空间,教育者担当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交流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影响和选择。由于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性,交流双方都可以变为教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双向互动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展开,无疑有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方法可以是利用现在的校园网络,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建立BBS站点和讨论论坛,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以关注,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关注网络思潮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这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不仅仅讲授枯燥的原理,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应该到实践,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体风向标,对于一些新的社会思潮,多加以分析研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先进的,从而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做到有的放矢。

(三)重视应用网络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一言堂讲到底了,可以多多采用播放录像、视频等办法加强感性认识,通过组织讨论来升华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课时少,许多理论无法展开,可以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网络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   高校   思潮   网民   马克思主义理论   媒体   时代   内容   学生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