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成因及对策

一、 调查目的:

二、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

我校于2000年5月对

三、

四、

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 性别 人数 平均年龄 问卷教育名 回收 固收率 有效卷

三年级 男 25 50 50 100% 50

女 25

四年级 男 25 50 50 100% 50

女 25

五年级 男 25 50 50 100% 50

女 25

六年级 男 25 50 50 100% 50

女 25

(二) 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断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 统计: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 对多选题,判断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 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 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替老师学习 替父母学习 读书后找大钱 同学间好玩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低段 59 59% 2 2% 7 7% 24 24% 8 8%

X2=7.24<X 2

(4)=9.49 P>0.05

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 想一会再回答 等别人答 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14 14% 46 46% 7 7% 33 33%

中段 36 36% 40 40% 6 6% 18 18% 表

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 完成一些 不完成 边做边玩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83 83% 6 6% 1 1% 8 8%

X2=5.95<X 2

(3)=9.81 P>0.05

(二) 焦虑方面

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 有点紧张 无所谓 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24 24% 47 47% 5 5% 24 24% X2=25.7>X 2

(3)=12.84 P<0.005

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 不是

人数 % 人数 %

高段 36 36% 54 54%

中段 57 57% 43 43%

X2=24>X 2

(1)=7.88 P<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 冷漠、孤僻

7、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 没有眼泪 那是假的 非常激动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45 45% 12 12% 29 29% 14 14%

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 一般 不合群 孤独 自卑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60 60% 28 28 6 6% 6 6% 0 0% X2=5.89<X 2

(4)=7.78 P>0.1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 羞怯、胆怯、羞涩

10、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喜欢 主动招呼 不理睬 怯生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17 17% 47 47% 16 16% 20 20% 表

9、见了认识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 不好意思 躲起来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81 81% 7 7% 12 12%

X2=6.48>X 2

(2)=5.99 P<0.05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 交往情感闭锁

1

1、与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 不好意思接近 只顾自己玩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58 58% 22 22% 20 20% 表

1

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 与人争吵 独自生闷气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61 61% 18 18% 21 21% 表

1

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 家长 好朋友 谁也不说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19 19% 28 28% 36 36% 17 17%

(六)攻击性强

1

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 要求对方道歉 骂对方 反踩他一脚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53 53% 22 22% 8 8% 17 17%

中段 65 65% 20 20% 6 6% 9 9%

X2=4.06<X 2

(3)=7.81 P>0.05

1

5、对小动物,你

喜欢 不伤害 捉弄 喜欢弄死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68 68% 17 17% 8 8% 7 7%

中段" 83 83% 7 7% 6 6% 4 4%

X2=6.74<X 2

(3)=7.81 P>0.05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1

6、学校做清洁时

认真做 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边做边玩 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65 65% 8 8% 19 19% 8 8%

中段 45 45% 8 8% 31 31% 16 16%

X2=9.2>X 2

(3)=7.81 P<0.05

1

7、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是 不是

人数 % 人数 %

高段 75 75% 25 25%

中段 60 60% 40 40% 表

1

8、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不服气,再做 总结教训 请别人帮助 不再做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中段 31 31% 27 27% 29 29% 13 13%

X2=3.36<X 2

(3)=7.81 P>0.05

1

9、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自觉遵守 老师来就遵守 有时违犯 经常违犯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47 47% 9 9% 41 41% 3 3% X2=9.06<X 2

(3)=7.81 P<0.05

统计分析表明:

——自觉性较差: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

——坚韧性不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

——自制性不强: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X 2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20、竞选干部时

我能行 努力争取 当干部要多做事 无所谓 不愿当 我不行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9 9% 46 46% 9 9% 20 20% 1 1% 15 15% X2=6.9<X 2

(3)=11.07 P>0.05

四、 成因分析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1

2、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 ,否则打 。

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 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 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26 26% 74 74% 25 25% 75 75% 15 15% 85 85%

中段 23 23% 77 77% 28 28% 72 72% 22 22% 78 78%

(十)不良情绪:

2

2、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愉快 一般 有时烦 不愉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高段 26 26% 33 33% 35 35% 6 6%

中段 72 72% 18 18% 6 6% 4 4%

X2=46.8>X 2

(3)=12.84 P<0.005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一)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 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 对策研究。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 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 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 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小学生   农村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人数   家长   教师   心理   学校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