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创设

" 摘 要:教学氛围的分类及特点,影响和谐氛围的因素,优化和谐氛围的方法。

关 键 词:优化教学环境,创设和谐氛围,主动积极投入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为此,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发挥。

体育课是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和谐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互动的发生过程。构成体育课和谐氛围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

一 体育课中学习氛围的分类及特点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因而在练习中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课堂氛围。

1 积极向上型

这种氛围表现为学生求知欲强烈,观察分析问题准确、周密,愿意接受教师指导,积极参与练习,动作准确。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课的运动负荷适中,目标达成率高。教师、学生和教学情景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普通平淡型

这种氛围表现为学生情绪平稳无高潮。学生之间交往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般,练习积极性不突出,动作技能掌握一般,有个别学生出现烦闷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加,多数学生虽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但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任务完成一般,师生之间的情感缺乏共鸣。

3 消极怠慢型

这种氛围表现为学生情绪消极,心不在焉,反应迟钝。学生精神分散,对教师行为反应冷漠,不希望与教师交流,对练习无兴趣,不想参与,教学互动少,时间利用率低,运动负荷达不到正常要求,目标达成率低。

4 抵触怪异型

这种氛围表现为学生情绪抵触,故意捣乱,各行其是时有发生,表现怪异,对教师的行为持反感态度,甚至出现对立情绪,使课堂教学陷入停顿的僵局。教师对学生失控,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耗在维持课堂纪律、理顺教学秩序上,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二 影响体育课和谐氛围的因素

1 教师的行为

教师对学生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讲解、示范、口令、组织教法等是创设和谐氛围的关键,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影响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有娴熟的驾驭技巧,抓住课的各个环节,挖掘和发现各种因素,使课堂的和谐气氛升华。如讲解中语言的技巧,设计悬念触发学生的热情,用于准备部分。其目的是尽快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用于结束部分则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激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设计幽默给学生以轻松、愉快之感,有助于形成愉快的学习心境;设计疑虑,以培养学生探究心理;设计开放,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总之,问题的合理设计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发展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再如示范的艺术技巧,教师的标准示范、分解示范、慢动作示范、夸张性示范、对比示范等示范的合理运用均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深刻观察和全面理解动作的关键。而合理安排学生示范效果更妙,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强竞争的欲望,还能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骨干示范,既可满足其精神需要,又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困生”示范往往比安排学生骨干示范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鼓励性,因为“学困生”的成功示范往往成为带动全班战胜困难的突破口,何况“学困生”本是相对的,若教师发现他们闪光点,并选好示范对象,示范时加强保护,可成功的发挥“学困生”示范的特殊作用,利用学生的对比示范,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加以区别,将达到奇异的效果。

2 学生的身心状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创设和谐氛围的核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情感、行为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和谐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体育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课前都因为这种那种的原因,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将直接影响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甚至出现伤害事故,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人处于疲倦状态下身体机能必然下降,在课上承受负荷的能力下降,只有在精力充沛,生理状态良好时,才能很好的承受运动负荷。如果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体活动较多,休息不充分,那么完成练习的质和量就难以达到要求,学生必然产生消极情绪。

3 教学情境

教学环境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的组织形式进一步开放,人际关系民主、融洽,气氛和谐、友爱,使学生以愉悦、舒畅的心理投入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人际关系疏远或对立,课堂气氛必然紧张、沉闷、从而产生抵触对抗心理。主题性教材的出现,激活了课堂气氛,侧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并对其进行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如:从“南北水调”到“欢乐泼水节”游戏活动的主题教材,既注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又不乏个性的张扬,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如:“争做英雄王二小”的主题教材,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个人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克服困难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的能力。同时又发展了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还让学生品尝了胜利后的喜悦。这种主题背景式教学收到单纯德育课所起不到的作用。有了这种和谐氛围,教学效果也是普通体育课所无法比拟的。选择合适音乐,营造教材所需的氛围,可提高教学效果,如:做关节操用《健康歌》,放松整理可跟《摇篮曲》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摇晃动作。如果音乐选择不当也会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 ,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科学、合理、有创意,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布置的新颖、别致、奇异可激发学生去探究,而布置的危险、怪异则造成学生恐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三 优化体育课和谐氛围的几点做法

1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挖掘课堂潜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注重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艺术使讲解生动形象,口令洪亮清晰,刻苦锻炼,发展技术技能,合理运用示范技巧,用灵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因材施教的方法,用个性化的目标要求来反映和落实个人发展的需要。在统一性基础上发挥灵活性、创造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充分发展。勤于动脑,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突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改进教学,保持良好的心态,创设和谐氛围,上好每一节课。

2 发展学生身心水平

教师需掌握学生身心状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使学生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一般可在下课前宣布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新课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教师还应巧妙的运用一些组织教法,调节课堂气氛,让原先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兴奋点迁移到体育课上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使学生产生必要的技术技能储备,使学生对新课学习达到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3 巧妙运用教学情境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中,师生关系起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同志式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自然,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课堂和谐气氛的形成。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开发,主题性教材、跨年级、跨学科的选修课形式,有利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和谐的主动的发展。充分挖掘影响教学情境的因素,如:音乐、声像、资料、场地布置、自然环境的运用等,并加以合理巧妙的处理,对教学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只有我们潜心研究影响体育课和谐氛围的因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巧妙运用教学情境,必将实现和谐氛围给体育课所带来的特有功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氛围   课堂   和谐   求知欲   体育课   气氛   教材   教师   心理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