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前数学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1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学前到大学一直是重要的主课。教师在对幼儿的数学教育中,起到最为关键的启蒙作用。学前数学教育从此方面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对于教学工作如同种下一粒种子,要充分重视起来。因此,如何提高学前的数学教育有效性以及针对这种有效性如何运用有效数学模式来教育幼儿,是摆广大学前教师面前的问题。

2 目前学前数学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学前数学教育在目前来说存在的主要特点就是起点较低、落点很高,学制时间较长。说明了我国学前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很多幼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理解等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幼儿甚至对数学没有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导致很多数学教学任务常常完不成。学前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存在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尽管很多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对于掌握幼儿认知水平以及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认识不到位,缺乏仔细、耐心的教育教学。

学前数学教学教材的不足,是目前学前教学的最大障碍及现实状况。对学前数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教学任务繁重,对于抽象性的思维教学内容过多,使得幼儿对数学使其学习兴趣。没有从现实生活出发编写课本,对发生身边的数学故事和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3 学前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分析及策略

针对目前学前数学教育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热爱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扎下数学根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对学前数学的教学上,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身心条件要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利用生动的生活中常见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从中与数学增进亲近和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来科学引导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地对数学产生爱好,主动想问题、思考数学。在进行9加几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操作和计算,体现凑十法的教学,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以及应变能力。如,让学生唱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并排走,五五凑成十的凑十法儿歌。上课前唱,下课前再温习唱歌。这样,使幼儿加强对数学的计算和记忆,在生活中形成固定的学习规律。

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有效性教学,例如丰富有趣的击鼓传花的游戏,由于幼儿们都喜欢玩耍,可通过这样的游戏方法,使幼儿有兴趣地参加,在游戏中增长了数学知识又满足了快乐欲望。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准备一朵花,让一小朋友闭上眼在讲台上拿着小棍敲黑板若干下,其他小朋友们传花。如果小棍停止,花传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回答一个问题,教师可设定本堂课的数学计算题,或者其他的数学问题。让大家都融入到数学的快乐氛围中。教师在学前教学的应用和分析:教师在学前教学应认真对课本进行研究,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中的重点进行强化,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以及幼儿的特点,然后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的兴趣,归纳出幼儿的典型特点,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例如,对小学学前数学的教学分析,教师准备了10根小棒以及10张卡片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数字和练习计算。教师可从实际出发,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图片和声音、视频进行教学,对幼儿播放童话片段中的计数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教学,使幼儿能够更加自信、大声地说出计算结果。教师还应结合各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布置口头作业和家庭作业,让幼儿牢固记忆计算规律,即10以内的加法计算,6+4=10与4+6=10的交换规律,7+3=10与3+7=10,8+2=10与2+8=10,9+1=10与1+9=10的加法计算规律等。同时,教师要积极探索教材,编制顺口溜的数学规律,采用童谣、歌谣的方式使幼儿在快乐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4 结语

学前数学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教育,采用有效性地教学模式,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幼儿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他们喜爱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学前   数学   认知   有效性   规律   幼儿   兴趣   能力   教师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