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已经比较成熟, 但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 校企合作却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死角。这里探讨一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校企合作的需求

可以说, 校企合作应该是企业和学校等各个方面能够实现多赢的事情。对学校来说, 让教师能够接触社会上使用的最新的技术, 能够让学生真正实现和社会的无缝链接, 使得职业学校可以紧跟着社会的发展, 而不至于在技术上落后。对于企业, 在企业忙的时候, 能够有一批劳动力进人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注人活力, 并且在学生在企业见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的尴尬

在我们的校企合作摸索过程中, 非常多的企业不愿意要实习生, 很多学生从实习单位回到学校之后也是牢骚满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呢? 企业不愿意让见习学生冲击公司的形象和产品的质量。见习学生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工作态度上, 都会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 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差别。企业的严格要求对于刚刚步人见习单位的学生来说很多是难以适应的。有的时候矛盾激烈, 会出现厂方和学生的冲突, 所以就出现了校企合作难产的尴尬局面。

三、如何破解

1.从小做起。知名企业企业稳定, 学生的到来对企业并没有很多的帮助。只让企业帮学生进行技能提高而不让学生帮企业实现利润那只是一厢情愿。要实现校企合作, 走的第一步应该从小企业人手。虽然小企业不会大规模用人, 但是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碰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不够的问题。我们如果以此为契机, 可能每次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去企业见习, 但他们所能够学习到的技能知识不琳匕全矢口识绝不比在大企业学习的少。

2.轮换制见习。在这种和小企业的合作中, 必定会碰到不同企业的需求。高年级部分同学在一个企业见习完毕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碰到另外企业需求的时候可以让低年级同学和高年级同学进行混搭实习。这样的实习方式虽然在班级管理中会带来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相比和众多小企业的长远合作来比是非常值得的。有的人可能会问, 社会上有那么多的活让学生干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东部地区劳动力逐渐短缺, 从宏观方面看企业是需要人手的。从微观方面看, 小企业的业务不稳定, 有的时候活比较少, 有的时候活比较多, 而企业的负责人是不愿意在企业中养过剩的人而降低自己的利润。这样职业学校成为了小企业的用人基地, 当小企业需要人的时候到职业学校来找见习生, 当小企业不需要人的时候将见习生送回学校继续读完学业。只要操作合理, 学生两年有两到三次的见习机会是没有问题,这两到三次的见习机会可能会成为一笔非常宝贵的创业和就业财富。

3.课程紧跟社会。课程的改革进度比社会的改革进度要慢, 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能慢多少, 应该可以由职业学校自己来掌控。在学生见习的过程中, 进驻老师负责学生的安全, 并且和企业一起进行工作, 这样逐渐就能出现一批社会型教师。这种社会型教师的出现, 必然会促进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学习到社会上所用的技术, 到了企业上之后会非常容易上手, 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留下这样的学生呢?

4.与知名企业合作。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是每个学校都向往的, 不是我们不愿意给企业合作, 而是企业不愿意和我们合作。如果我们前三项都做得比较成熟, 在经过三五年的发展后, 我有信已学校可以和知名企业合作。

5.学校应该成立公司。职业学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更有区别于普通中学。很多职业学校拿普通中学的一套进行管理, 最终的后果就是学校没有了生机。学校如果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发现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学生, 可以留下来在学校名下成立一个公司, 从销售和技术性劳动输出做起, 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见习循环, 这样外部和社会有一个大循环, 在校内有一个小循环, 何愁血液不通、学校得病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论文   计算机论文   其他计算   见习生   学校   职业学校   小企业   劳动力   知名企业   计算机专业   同学   社会   学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