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工会自身建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工会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题,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这表明党中央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职工群众对工会寄予厚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高校工会唯有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高层次发展,才能为学校的改革与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新时期高校工会自身建设的实践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结构调整的完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生存环境和顺畅通达的人际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已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工会组织作为学校党委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就必须依据现阶段高校工会的理论定位,进行工会实践拓展与工作方式创新,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提升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发挥高校工会教育宣传职能,创新信息到人的工作机制

信息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沟通、效率与合理配置资源,对于高校的发展更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凝聚力。在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中,教师、管理部门与学校分别占有分散的信息资源,如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高校工会可作为桥梁与途径,通过调查研究与综合,成为信息反馈的有效路径,通过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师的良性互动,真正发挥信息到人作用,提升学校的凝聚力。

(二)发挥高校工会参与建设职能,创新教职工广泛参与民主管理的工作制度

高校教师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公平实现,更渴望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认同,他们是全社会中民主意识浓,权利贡献意识强,有理性思维的群体。如何让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尊重和个人的价值,怎样让教师真正成为主人?学校的发展需要一种制度的设计,一种体现教师在大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体制,使教师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归属感。

(三)发挥高校工会维护职能,创新服务教师、服务学院的工作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逐渐确立,高校内部劳动关系的变化使教师成为教育市场流动的真正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逐逐渐加强到显性化。高校工会作为教师合法权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应把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与思想引导结合起来,理顺情绪,防止矛盾激化,从而达到服务学者与服务学校发展的效果。为此,高校工会要围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公众评议机制,倡导机制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注重高效、富有活力的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工会组织,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新时期高校工会自身建设的理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为高校工会对自身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即高校工会从目前的客体向主体、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事后保障向事前监督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思路与政策参考,也必然要求高校工会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落实到推动学校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中,真正做到为学校分忧、为教职工解难。

(一)定位 :客体向主体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与高校内部劳动关系的变化,高校工会的代表性逐渐凸显。在高校工会的客体向主体转变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如何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如何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广大职工共促学校发展,共享改革成果,达到高校、教师的共赢,促进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了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而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职能 :实然向应然的转变

高校工会目前的实然状态 :第一,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高校工会是桥梁与纽带,发挥着参与、维护、建设、教育四项职能,这种作用无疑对促进学校稳定、团结知识分子进而稳固党的执政基础有积极作用。第二,在与教师的关系中,高校工会本身是高校教师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工会更多体现的是对教师群体的利益表达,在合法权益的维护方面还待努力加大力度,急需由实然向应然的转变。高校工会作为教师集体利益的代表者,应在学校的民主管理中代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与政策的设计,发挥源头参与的作用。不仅表达教师的合理诉求,更要靠真情和制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维护了稳定的大局,就是维护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重点 :事后保障向事前监督的转变

从制度层面看,民主参与管理学校的组织机制的不健全和缺乏程序化是制约高校工会维护职能发挥的根本原因。高校工会民主参与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事前保障。例如,倡导健全教代会制度,细化教职工源头参与评聘、奖惩等校内法规的制定 ;

事中监督。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 ;

事后保障。建立教师劳动争议调处制度与劳动关系协商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等。

高等教育定性为准公共产品,既有受教育个体由市场配置实现自身经济利益与效用最大化的一面,也有受教育个体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对社会进步产生的扩散效应。所以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面,也有非功利主义即追求精神文化利益与公益性满足的一面。尤其在公立高校,教师的后者特点更为明显。高等教育与高校教师的非功利主义以及不完全受制于市场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教师不能像企业员工那样频繁跳槽,教师与高校的利益关系相对和谐平和,再加上高层次劳动力市场是卖方市场的特征,决定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积淀,指明了高校教师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因此依据高校中劳动关系和高校教师的特点,高校工会在维护方面要转化维护思路与机制,重点应放在事前保障与事中监督方面。高校工会可以凭借高校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支持,在事前保障与事中监督方面对教师利益做出专业与全面的维护,而正是对于教师利益的源头维护即对教师原权利与实体性权利的积极维护,才体现了程序公正。而事后保障(结果公正)由于涉及多方团体以及现阶段高校工会职能、资源与手段有限,往往略显被动。因此高校工会要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从结果公正(事后保障)向程序公正(事前保障与事中监督)的转变。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新时期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无论是实践创新还是理论思考,都需要高校工会工作者迈出坚实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工会   高校   工会组织   自身建设   事前   新时期   职能   职工群众   高校教师   利益   理论   教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