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OECD国家学前教育质量检测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等国际组织在敦促世界各国政府承担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为儿童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OECD通过组织学前教育研究专家团队,对一系列目标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政策工具、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进行全面的梳理,还提供国别研究的同伴评议,并通过对外发布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报告国和其他国家政府施加影响。[1]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OECD 的系列报告不仅让报告国政府有压力应对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其他国家也能从他国的经验和问题中展开政策学习。正如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彼得莫斯(Peter Moss) 教授所言,比较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学前教育好的实践是什么、如何实践及其原因的重要信息。[2]因此,考察OECD 新近出版的《强势开端IV:学前教育质量监测》( Starting Strong IV: Monitor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OECD 国家普遍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因

《强势开端IV: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是OECD对学前教育持续关注和研究的系列报告的最新进展,也是对前续报告的回应和延伸。2001年,OECD教育委员会对12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发布了《强势开端:学前教育》,指明了8个最能够积极作用于儿童和家庭福利的学前教育政策要素。2006年,OECD发布了《强势开端II:学前教育》,描述了20个OECD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的经济、社会、研究背景,阐述了各国处理学前教育普及、质量、多样化、儿童贫困等问题的策略。同时,报告还回应了2001年以后相应国家在学前教育政策领域的创新和进展,并提出了政府应注意的10个关键要素。2012 年OECD 发布了《强势开端III:学前教育质量工具》,提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五个重要政策工具:质量目标和最低标准、课程和学习标准、师资队伍质量、家庭和社区参与,以及数据、研究和监测。

与此同时,该报告也体现了OECD 成员国对日益凸显的学前教育公共投入问责需要的回应。OECD主要成员国家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如爱尔兰、韩国、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国学前教育投入水平显著增长,英国的学前教育投入从1997 年到2007 年,增长了3 倍左右。随着公共投入的快速增长,对于公共投入效益的关切也在升温。公共经费投入水平与投入的效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问责的需要一方面体现在政府需要向纳税人说明公共投入的效益,另一方面则是获得公共资金支持的托幼机构需要证明其能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聘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积极作用于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而要提供能够满足问责需要的数据,就必须建立和运行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

二、OECD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内容

从《强势开端IV: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这一报告可知,虽然OECD成员国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和实践差异很大,但还是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趋势:首先,OECD所调查的24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推动这项政策实践的主要是对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的问责和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关切,同时各国政府也期望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背景下,能够为家长提供有关学前教育质量的信息,以便其做出判断和选择。其二,各国都在不断完善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过程。通常,政府会监测学前教育机构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偏重结构性质量),但目前也开始逐渐关注学前教育的过程性质量,例如师生互动的质量。其三,对于托幼机构服务质量、教师质量、儿童发展三个部分的监测往往不是单独展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四,学前教育监测与小学监测系统往往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是基于儿童早期发展经验连续性的考虑。其五,监测的结果,特别是对托幼机构服务质量的监测结果会以恰当的方式披露给公众。

(一)对托幼机构服务质量的监测

各国对托幼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监测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监测应该用来收集改善服务质量的信息,从而让儿童能够从早期经验中受益。OECD的报告发现,大多数国家对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监测的原因正是基于此。还有不少国家希望通过监测质量获得相关信息来支持政府决策、为公众选择有质量的服务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及改善教师表现。此外,与对教师和儿童发展的监测相比,对机构服务质量的监测较常用于机构问责,即政府会依据质量监测结果给予机构相应的处分或奖励。

(二)对教师质量的监测

大量研究证明,教师的资历、教师对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理解、教师开展具有年龄适宜性实践的能力、教师的领导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沟通能力、领域知识等都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监测教师质量旨在服务于政策制定,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改善教师的表现。只有一部分地区会把教师质量监控的结果作为奖励或者处罚的依据,例如英格兰会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削减或增加教师补助的决定。

(三)对儿童发展与表现的监测

已有研究指出,监测儿童发展和成果对完善教育教学和服务有积极作用,并能改善儿童的发展。具体而言,对儿童发展和表现的监测能够帮助教师识别儿童需要进而支持他们的发展,关于儿童发展状况知识的获得有利于教师与儿童的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调整课程以满足儿童的需要。[27]因此,OECD 国家对儿童发展与表现的监测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OECD 国家进行儿童发展与表现监测的目的在于明确儿童学习需要、促进儿童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决策信息、改善教师表现以及对托幼机构实施问责等。但是,OECD 报告也指出要实现良好的监测效果,还需要特别关注监测的适宜性。首先,评价工具与其目的的匹配非常重要,班级中使用的工具与用来机构问责或识别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工具就不应一样。其二,应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来对儿童发展做出综合判断,而不能基于一次单一的测验或评价。

(四)质量监测所遭遇的挑战与对策

OECD 国家在进行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时,也会遭遇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谨慎处理( 见表4) 。实证研究显示,一些应对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举例而言,由于评价在本质上是主观的,在对托幼机构质量进行外部督导时,评价主体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就可能存在差异。此外,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监测过程和工具,自我评价的多样化也可能造成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不一致。

三、对我国的启示

《强势开端IV: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OECD 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政策实践发展趋势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有以下重要启发:

(一)应建立覆盖所有托幼机构、教师和儿童的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系统

在我国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当下,需要持续监测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追问公共投入的效益,警惕政府满足于低质量的普及。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以后, 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已经上升至67.5%,然而实证研究却表明,这种快速普及下的学前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与监测主要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级分类验收、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统计和教育督导。《]强势开端IV: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明确指出,那些将质量监测下放到地方层面,特别是监测内容和监测工具未统一的国家,会造成学前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和教育的不公平。

(二)应以儿童为本,兼顾监测系统的问责功能和发展功能

从OECD 国家的经验来看,质量监测能实现的目的是多样的,既可以为问责提供必要的信息,也能用于促进机构、教师和儿童的持续发展,还能为公众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在考虑我国质量监测系统的目的时,应始终坚持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让质量监测最终为儿童发展服务,因为以儿童为本是学前教育事业理应遵循的价值立场,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应重视监测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监测工具的研制与选择

OECD 各国往往综合采用内外部监测,建构多元化的监测主体,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的优势,还能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达成关于 质量的一定共识;通过对家长和儿童观点的采纳,体现出对儿童权力的尊重和儿童立场的彰显。

(四)应充分利用质量监测数据,发挥质量监测系统的多种功能

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使用非常不充分,质量监测工作往往止于质量评估结果的获得,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对政府和机构展开问责和干预,反馈给托幼机构的建议也失于笼统和欠缺操作性,监测信息更是很少向公众公布,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决策也较少使用质量监测数据,这无疑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托幼   国家   学前   开端   启示   儿童   质量   机构   政策   我国   教师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