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及教育现状

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的绿色化学,目前已得到全球各国广泛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20 世纪,化学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并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其飞跃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时,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让人们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化学,多数人把所有污染问题都归于化学与化工。但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最终还是要靠人们不断提升对绿色化学的认知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发展刚起步,绿色化学教育相对滞后。

二、高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绿化学理念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被提出,众多教师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还处于知识发展阶段的高中生了。以往的化学教学都只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而很少从环境保护角度去探究如何减少或消除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学习,做实验,探究如何生产绿色化学产品,避免有害物质产生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国民的环保意识淡泊及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而绿色化学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于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偏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迫在眉睫。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结合现行教材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利用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教师结合这些知识点来渗透绿色化学知识,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知道污染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化学知识早已融入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点滴入手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让学生意识、感受绿色化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

化学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掌握及巩固化学知识和基础技能的重要手段。探究型实验试题是高考必考题型,多半都涉及物质生产途径及有毒有害产物的回收处理等的探究,而这些都涉及绿色化学理念的运用。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使之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现行初、高中教材有大约60%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入。要使绿色化学理念能在高中有效的开展,除了加强绿色化学理论教育外,很有必要从化学实验着手,首先改造现行的一些污染较大的化学实验,使之污染减少或者无污染,并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无毒无害实验,从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实验中,能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使实验中三废问题得到较好改善。

1.以绿色化学理念备课

备有关实验课时,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要做好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常规实验无害化改进或重新设计

不用风险试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对转化率不高的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其转化率,减少副产物。对实验进行改进,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使得实验微型化,这样自然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污染,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3.实验产物或残留物的无害处理及利用

化学实验产物多有毒有害,一般产物经简单处理即可回原状态实现再生循环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实验的产物或残留物剩余量较大且有毒,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吸收、燃烧、转化,既消除污染又节约能源。

4.利用多媒体辅助模拟高危化学实验

高危高毒化学实验对师生人生安全和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手动实验。利用计算机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并播放,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来观察实验现象。这不仅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同时对一些时间短暂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采取放大或回放技术更利于可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

绿色化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健康、能源环境密切相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机会,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教育条件,潜移默化地展开绿色化学教学,应该为最终杜绝环境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化学目标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理念   化学   残留物   产物   环境保护   高中   环境   高中化学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