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大陆地区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中开展得最为活跃,每学期都会安排不同的辅导计划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这种以团体形式进行的辅导,也将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各高校逐步开始运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与一般的心理辅导一样,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四大功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这四大功能相互联系与渗透,在辅导的全过程中共同起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应用模式基本有三种类型:小组辅导、班级辅导及心理辅导活动课。小组辅导主要是指将筛选出的有共同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寻找共同的解决办法。班级辅导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多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组织者,利用班会或团口活动等时间,根据各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确立辅导目标,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将团体辅导引入心理健康课,在授课过程中就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度引导分析,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引起自我反思,提升自我叹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近年来,一些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者发现,因团体辅导具有较高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获得的认知和行为也能得到长久的保持。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学业辅导

这类辅导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探索和澄清学业中的困惑,明晰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习动机,克服学业拖延,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业情绪。如倪士光等人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干预策略进行研究,设计了团体辅导方案,并通过实证得出,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可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杨萍等人的研究可知,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在实现对目前学业状况的自我接纳过程中能不断地改善学生的学业情绪。

(二)人际交往辅导

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功能便是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行为技巧、消除交往焦虑和人际困扰,进而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可见,人际交往辅导是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譬如邢秀茶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效研究表明,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3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辅导后,实验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段永在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仅设计一次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即可使学生的人际事件应激、交往焦虑及人际困扰水平有所下降叭

(三)情绪辅导

这类辅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学会恰当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克服自卑,建立积极的情绪认知模式。孙时进等在对大学生自信心方面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团体成员的消极观念发生了改变,在促进大学生自信的培养与发展上它是极其有效的手段;储昭帅等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进行干预研究后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高校贫困生自尊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促进贫困生的成长和成才。

(四)职业辅导

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树立合理的自我观念,形成正确的择业意识,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孙璐在对7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发现,参与的学生都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搜集有效信息并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阴。

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稳定发展、心智渐进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其今后的人生规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现状往往却是他们在这一阶段缺少明确的指向和教导,其容易在尝试各种角色发展时陷入心理混乱,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有着众多相似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其开展团体形式的心理辅导就必然会显现出其他类型的辅导所无法替代的效用。

(一)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被该群体广泛认同的辅导模式。成长中的大学生既渴望了解自己,又希望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反馈和建议。在面临相似问题的成员聚在一起时,可有效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当团体成员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时,可使他们在社会情境中更好地建立自信。通过加强对团体的信任扩展到对他人的信任,通过提高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归属和认同,进而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发挥个人潜能,建立积极自我概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大学生是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他们的人际关系相对于高中时更加复杂,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他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可使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也可以在行为训练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对他人的了解,学会沟通的方式与技巧。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体验式活动,其组织者通常为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通过在活动中与教师接触,可以克服对教师的胆怯,缓解压迫感。同时也可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架构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情感支持。

(三)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中存在许多自然团体,如班级、宿舍、社团等。而团体心理辅导也是以团体为载体,在活动中使成员建立信任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但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其成长环境优越,他们在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但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任何一个项目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必然考虑的因素。而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很多任务也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体成员若想成功就需要培养团体合作意识,进而在活动中通过彼此接纳与欣赏,促进成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且预防胜于治疗。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如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成长危机,多是积累的结果,事先往往有一定征兆,而且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与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发展有密切关联,是可观察可预见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需接受进一步咨询的个体,避免心理问题严重化,容易较快地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由于高校学生中多存在共性心理困扰,团体心理辅导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换意见互诉心声的机会,引导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相互支持,讨论可能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增进对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治疗的效果,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发展趋向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团体心理辅导也以它的实践性强、适用面广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部分高校已从学生刚入校开始,就将团体心理辅导渗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若该项工作能贯通大学生高校生活的始终,必将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及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其受益终生。无论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是对于拥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都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学生工作中,团体心理辅导将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随着对其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团体心理辅导必将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核心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高校学生   团体   工作   人际交往   学业   成员   自我   心理   大学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