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

"

论文关键词:孤独症 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

论文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功能逐渐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 孤独症执行功能的探讨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作为孤独症执行功能障碍中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记忆更是成为了当今孤独症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方法和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对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1前言

2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主要研究介绍

2.1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研究

有关孤独症儿童记忆功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由于遗忘症理论,有关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的研究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有关的研究结果被人们错误地引用。到目前为止,有关孤独症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研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当任务比较简单的时候,孤独症儿童言语工作记忆是相对完整的,但是随着任务复杂性的增加,他们的工作记忆就会出现缺损。

Hermelin和O' Connor等人以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为被试(其中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正常的儿童为控制组),让他们回忆随机出现的单词、罕见的单词、以及按顺序回忆不规则句子中出现的单词。结果发现:被试在回忆随机出现的单词以及罕见的单词的时候,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按顺序回忆出现在不规则句子中的单词时,实验组儿童的回忆的准确率显著的低于控制组儿童。Bouchera让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为被试,以他们最近经历过的事情为实验材料让被试去记忆,结果发现对基本事件的记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让被试记忆那些最近经历过的动作时,即使控制了他们的语言水平,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回忆的正确率率显著的低于正常儿童。Loisa Bennett0。等人以19个孤独症儿童为研究组,以19个正常的儿童为临床对照组,采用句子广度任务和计数广度任务对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在高负荷的句子广度任务中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临床对照组儿童的得分,但是在低负荷的句子广度任务中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孤独症儿童空间工作记忆研究

虽然到目前为止,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的研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认为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是保持完整,但是,有关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很一致的结论。有的研究者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工作记忆是相对完整的,有的研究者研究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更差。

Ozonoff和strayer在2001年的时候,放弃河内塔任务而采用类似于记忆刷新任务的活动记忆任务( running memory task )、空间记忆广度任务(SpatialMemory一Span Task)和找盒子任务(box一search task )作为测量空间工作记忆的方法,以高功能孤独症、Tourette综合征和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对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工作记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个相反的结论。在该实验中,每种任务条件下因变量是不同的。例如,在活动记忆任务中,共有四种不同的图形,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其中的一个图形(初始刺激),然后在呈现一个探测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探测图形是否在初始刺激中呈现过,主试记录被试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空间记忆广度任务中,主试记录被试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找盒子任务主要是是用来检验对视觉一空间位置的记忆,以电脑屏幕呈现的方式向被试呈现一些彩色的盒子(这些图形离中心点的距离是相同的),被试的主要任务是是通过触摸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每一个盒子,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并查找一个蓝色的令牌。在找到一个蓝色的令牌时,要将其放到电脑屏幕右端一个空的柱体容器中。他们的目标是收集足够多的蓝色令牌将屏幕右端的那个容器填满。一旦在一个独特的盒子中找到一个蓝色的令牌,那么这个盒子再也不会藏有令牌。被试必须记住他们已经搜索过的那些盒子和那些已经找到蓝色令牌的盒子。在该任务中,主要记录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搜索间错误”和“搜索内错误”的次数,如果被试再去搜索那个先前已经搜索过并且已经找到目标物的盒子时,我们将这种错误称为“搜索间错误”。“搜索内错误”是指被试对同一个搜索系列中对先前已经打开过并发现是空的盒子作出反应。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即活动记忆任务上,还是空间记忆广度任务上,高功能孤独症儿童、Tourette综合征和正常儿童三者之间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在找盒子任务上,三者的搜索间错误率和搜索内错误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孤独症个体在这些任务上没有特殊性的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即孤独症儿童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是相对完整的。国内的杨娟以孤独症、多动症和正常儿童为被试,使用张拉艳、周世杰等编制的“工作记忆成套测验”中的“空间排序”和“空间后退”任务,结果验证了ozonoff等人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工作记忆并没有受到损伤。

3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小结和展望

因此,在未来探讨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控制组的选择范围可考虑拓宽,除了用弱智儿童和唐氏综合征儿童外,还可用其他障碍儿童,比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因为与孤独症类似的某些症状在这些人群中也存在,也可以探讨孤独症严重程度不同的儿童工作记忆的缺损,更好地描述这种功能性混乱的神经学基础,探讨这一领域中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评估该认知领域中工作记忆的缺损对他们的日常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可以探讨在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当记忆负荷发生改变和保持不变时,对空间和言语工作记忆能力进行比较,看看孤独症不同记忆负荷对儿童的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是否是相似的;第三,可以对“电脑促进效应”(工作记忆的任务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可能会减少组间差异)的假设做进一步的验证,探讨利用这种假设来理解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功能障碍。如果这种假设得到验证,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信息以电脑的方式呈现,这样利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认知修复;第四,实验方法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采用前人的方法进行验证确实是一种研究手段,但是如果可以用新的研究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则必将推动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深人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孤独症   控制组   记忆   儿童   工作   令牌   广度   盒子   言语   现状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