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向以及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关键,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在于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四化同步”发展全局做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理应发挥历史担当。在此方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院校定向委托培养、农民社区学院订单培育、田间课堂专项培训为路径,将教育办到生产一线,探索建立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经验,值得借鉴。

强化组织保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学校科技为农服务的重要内容,专门组建为农服务办公室,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设置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有组织领导、有工作计划、有经费保障、有人员师资、有载体平台、有考核评价,构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组织保障体系。目前累计投入近千万元,组建专家团队130多个,遴选农民培育讲师129人。

实施定向委托培养。与地方政府等签署协议,采用政校合作、定向招生、订制课程、定岗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创办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班,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学历教育,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校地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配备专门的教学场所、管理人员、师资力量和专项经费,实现双办学地点、双班主任、双任课教、双教学方式、双考核模式等,先后为太仓市、昆山市、高邮市等定向培养农业生产一线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

打造培育网络体系。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及生产一线对接,统筹协调田间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每年组建近30个专家团队,奔赴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课堂教学,为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苏州市农委联合设立农民社区学院总院,并挂牌成立苏州市职业农民学院,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立农民社区学院分院,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场、生产基地设立农民社区学院教学点,打造和完善了社区学院三级网络体系。累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近8万人次,占苏锡常地区职业农民的35%左右,有效提升了职业农民的素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教育   苏州市   农民   农业   职业   苏州   田间   职业技术学院   经费   专项   农业现代化   学院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