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挡板理论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教学中,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经常通过问题来展现, 恰当地提出和解决问题蕴藏非常多的学问。而不恰当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势必造成学生兴趣的缺失,关闭学生充满向往、充满疑问的探究大门。比如,在2009年教师节,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视察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幕:教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教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教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这位教师的处理并不恰当,抑制了学生难得的发散思维,创新的火花。

一、问题挡板定义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 教师在上课教授新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表达或者是已经表达的内容是知识节点流,既然是流,那么方向是固定的,比如是向下的。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在教师的知识节点流中, 我们不妨形象的把学生的思维想象为思维粒子。当有的学生开始掉队的时候,或者该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或者思维干脆做其他事情去了, 对应的教学意象空间截图为: 有的思维粒子偏离了知识节点流的方向,打算挣脱知识节点流的吸引,处于游离状态。这时候,教师应该使用合适的语言或者动作,纠正(学生思维完全偏离)或者是遮挡(方向未完全偏离,可纠正)学生的思维粒子,使之顺着知识节点流的方向行进。因为只有顺应知识节点流的方向, 才是最利于学生知识节点建构的方向。我们把教师进行纠正或者遮挡学生思维粒子(问题粒子),使之重新回到知识节点流方向的技术, 形象地称为问题挡板。

二、问题挡板的构成

问题挡板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知识节点流方向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都会有清晰的教学脉络, 希望从哪个知识节点到另外的知识节点,一般都有一定的顺序,尤其是同一节课的知识节点有前提关系。这些知识节点的先后顺序就决定了知识节点流方向, 可以用章节加知识节点来表示知识节点流方向。

(二)出错点

北京师范大学衷克定教授认为, 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与标准(所谓正确答案)有一定歧义的关键节点,即所谓:出错点, 反映了学习者在建构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师、教科书不一致的看法、观点、论断。挖掘出错点的逻辑性、典型性、关键性和启发性,辨析出各种错误所折射出的价值, 这就表现为一种对学习者本人和其他学习者的宽容,对错误的容忍。

(三)遮挡缓冲

遇到学生的出错点, 教师应该委婉地纠正学生的问题, 而不要硬生生地强行打断学生的思路。我们把教师委婉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之回到正确的方向之前,形象地称为遮挡缓冲。教师鼓励式的点评,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回到知识节点流的方向。

(四)遮挡策略

通过教师的施加影响, 不管是语言上的,动作上的,还是从屏幕录制上找出学生错误并让学生改正。教师的施加影响不应该是让学生感到消极的、负面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策略。在师生交互时,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动态的引导。比如,教师的问题根据学习者的类型组织认知复杂性层次不同的问题,有扩展型漏斗型播种丰收型逐步提高型等等。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出错点作为阶梯,引发学生向更深入的知识节点行进, 促进控制基元的链接,并将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这样通过学生的出错点作为师生交互的切入点,以探寻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获得新的信息或产生新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知识节点提高的步子不宜太大,防止学生望而生畏。教师使用合适的遮挡策略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帮助避免使用有损学生自尊心的惩罚性的话语,比如你错了你没听懂我的要求真笨等等。

1.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比如,温总理说应该顺着学生的兴趣, 先讲解岩石的类型等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常识,或者像威利斯教师那样,先肯定学生说得没错,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和善意的表扬,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融洽地进行师生交互。

2.在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后,要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对讨论重新定向或重新组织, 是把学生导入正轨的一种简单而又方便的方法。

(五)修正后的方向

修正后的方向应该是知识节点流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总之,利用问题挡板理论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纠正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使新知识顺利进入他们的知识网络,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有效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挡板   学习者   遮挡   粒子   节点   思维   方向   理论   教师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