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独生子女的心理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个体在口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心理学范畴的人格内涵,常用来表达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主要是指作为人类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彰显出来的有别于他人的思维范式、行为范式、情感反应的特质,是用来区分个体之间差异的有效指标。在心理学术语上,人们也常常采用个性一词来厘定人格的概念,这一提法在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即可得到印证。本文对人格心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成就心理需要、亲和心理需要、谦卑心理需要、持久心理需要、扶助心理需要、攻击心理需要、自我接纳程度、学习需要、道德自我评价等几方面。

人格心理对于未成年人发展的重要性,已被众多研究学者所论证。城市独生子女作为我国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和社会学者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心理的现状如何?彰显出什么样的特质?为此,作者对信阳市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心理状况展开了相应调查,以期在详尽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代表性的结论,为采取有效的教育路径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河南省信阳市的300名未成年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调查所选取的未成年独生子女,主要是指918岁的城市独生子女,既有小学阶段的儿童,也有中学阶段的青少年。

(二)研究方法

根据爱德华人格心理需要的六个主要维度(成就心理需要、亲和心理需要、谦卑心理需要、持久心理需要、扶助心理需要、攻击心理需要),自编了《城镇独生子女人格心理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城市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持久需要、感恩需要、自我提高需要、自我接纳程度、学习需要、道德自我评价等方面。

三、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心理现状与分析

(一)积极方面

1.绝大多数城市独生子女有着明显的亲和需要。所谓亲和需要指的是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通过与他人交往而建立联系,从而满足个体渴望友情和伙伴情感需求。国内外众多实验表明,亲和需要越强的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有团队合作精神、广交朋友,而且更具有尊重朋友和乐于为朋友排忧解难的特质。我们在对信阳市独生子女六种人格需要的调查结果显不,亲和需要是城市独生子女6种人格需要中最强烈的一种需要。不仅如此,低分组、中等分组、高分组的独生子女分别为7.1%、54.9%、38%,这表明,绝大部分独生子女有着十分强烈的亲和需要。

2.大多数城市独生子女有着明显的持久需要。所谓持久需要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上所表现出来的恒心和毅力。有研究表明,持久需要心理越强的个体,不仅表现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韧劲,能够锲而不舍、善始善终,而且表现为能长时间不分心的工作,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调查结果显示,85.6%城市独生子女有着强烈的持久需求,仅有14.4%的持久需求较弱。这表明,近四成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有着强烈的持久需求,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能全力以赴地完成指定的任务。

3.城市独生子女大多都有感恩的需要。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反映了动物界生命的感恩之情。作为高于动物的人类个体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回报亲人还是感恩社会,感恩始终是人类情感中值得歌颂的伟大乐章。在我们信阳市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选择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回报父母的高达79%,选择学习目的是为了满足亲人对自己的殷切期望的高达68.3%,选择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是为了长大后帮助父母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高达65.7%,这表明城市独生子女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亲人的需求比较显著。

4.城市独生子女自我提高需要比较强烈。一般说来,个体的自我提高需要越显著,个体的自我潜能发挥得就越充分,发展的动力就充足。根据我们的调查显不,信阳市城市独生子女在自我提高需求方面令人十分欣慰。选择努力学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日后走向社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分别是70.2%、68.6%、62%、57%。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是源于促进自己发展,还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这都表明当今的城市独生子女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毫无追求、没有理想,或者说是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恰恰相反,这些独生子女身上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提升需求,不断追求进步的内省动力非常强烈。

(二)消极方面

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尽管城市独生子女在人格心理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自我为中心、自我接纳度不高、意志薄弱、个人道德状况不佳、攻击性倾向明显、认知需要较弱。

1.以自我为中心是当今城市独生子女的一大垢病。我们的调查表明,79.2%的孩子认为家里好吃的首先应该尽着我,63%的孩子认为别人应该先对我友好之后我才会别人友好。这些数据表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当今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心理上的一大缺陷。在三口之家两大一小或五口之家四大一小这种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城市独生子女,打一出生开始就受到了特殊待遇,小到家里的生活起居、饮食安排,大到家里住房选择、是否购车,凡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体现独生子女的生活主体性,要围绕着如何对教育子女、使子女生活学习的更为方便,有利于这样一个中心来安排。针对这种现象,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学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这一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过分的以孩子为中心,适时纠正独生子女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倾向。

2小部分城市独生子女自我接纳度不高。自我接纳体现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展不出来的一种积极心态,尤其是针对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持的乐观和自信,对自我、对现状、对环境的接受。自我接纳度越高的人,既不会因自身的优点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自身的短处而自卑,能够坦然接受并欣赏自己,接受现实、人和周围的环境。相反,那些自我接纳度不高的个体,则多表现为自责、内疚、抱怨外部环境和不愿承认已发生的事实等。我们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在学习现状方面不满意的高达36.2%,在性格方面非常不满意的达13%,对自己外貌很不满意的竟高达31.7%。这些都表明,一小部分城市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

3.城市独生子女攻击性需要十分明显。所谓攻击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所实施的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研究表明,那些攻击性倾向明显的个体经常主动挑衅别人,喜欢捉弄别人,爱在公开场合指点别人的缺陷,常为小事和别人发生争执。我们调查发现,城市独生子女中有强烈攻击性需要的占15.7%,有明显攻击性需要的竟高达76.3%,有着较弱攻击性需求的只有8%。这些数据表明,近9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攻击性倾向。这种攻击性行为既可能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人;也可能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人等;还有可能是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等。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控制和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降低学生的攻击性倾向。

4.近七成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认知需要明显不足。所谓认知需要,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愿意进行周密的思考,以及能否从深入的思考中获得享受。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认知需要越强烈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越强,学习中喜欢刨根问底,则学习效果越明显,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只有67%的学生常常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70.2%的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并不喜欢刨根问底,69%的学生不喜欢所学课程。这表明,近七成的城市独生子女缺乏强烈的认知需求,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为此,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构建能够激发当代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独生子女   信阳市   心理   城市   亲和   攻击性   持久   人格   个体   现状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