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多维服务平台的构建

" [论文关键词]科研管理 服务平台 思路

[论文摘要]科研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必须转变职能、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构建起科研信息服务、人员沟通服务、成果查询服务、科研管理服务、校企互动服务等多维服务平台。

随着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各高职院校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由于高职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如何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彰显本校的科研活动特点,使科研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与科研目标相协调、真正体现科研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是科研管理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

1、科研管理观念和方法滞后。

新建高职院校由于长期受中专管理体制的影响,对科研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科研管理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些人片面认为,现在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么重,哪还有时间来搞科研?有人把科研管理工作看作是一项纯事务性的行政工作;“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比较突出。在科研管理理念上,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因受人才、资金、信息等制约,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科研管理方法上,刚性强、柔性弱,原则性多、灵活性少。在科研评价上,强制管理多、数量考核多、激励的办法少。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目前的形势发展很不适应。

2、科研管理工作被动。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构仅限于对科研各环节的事务性管理、只满足于上传下达,忽视了科研管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对科研工作的引导与调控作用。科研管理人员大多陷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仅仅是对科研项目、经费、成果鉴定进行登记、报奖等,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发布与传递等,更没有制定激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政策,使科研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理,轻服务”、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科研管理的现象。

3、面向企业服务的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薄弱,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更主要的是缺乏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在整个科研课题中,与企业合作的科研课题较少、甚至没有,科研课题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许多项目在立项时缺少市场分析,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脱节、与实践教学的需求脱节。科研管理大都只局限于成果完成鉴定这一阶段,没有重视成果的转化问题,导致相当多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

4、忽略科研课题的中期管理。

随着科研课题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及课题数量的不断增多,在科研管理中时常出现“重申报、轻管理,重成果、轻过程”的现象。加之科研管理人员偏少等原因,科研管理人员只能将精力集中在课题的开题与结题这两个环节上,从而忽略了课题的中期管理,使科研课题的进度和质量受到了影响。不少学校之所以有很多课题最终无法完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中期管理工作没有到位而造成的。

二、构建科研管理多维服务平台的思路

要解决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中期管理薄弱现象,有必要建立“科研管理多维服务平台”。所谓多维服务平台,是指围绕教师科研需要、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手段而建立的科研服务体系。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构建科研信息服务平台。

科研信息是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前提。而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科研服务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精心打造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由过去只提供课题申报信息服务向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的转变。多方位信息服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服务内容扩大。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为教师提供课题申报信息、密切关注并及时转发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信息,而且要及时查询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及科研政策并予以公布;不仅要提供成果评选信息,而且要关注并及时转发成果转化信息。二是信息服务的形式多样。提供信息服务不能再只停留在开会、发文件或通过学报、校报等宣传媒体上,还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科研处网站上开辟“科研信息之窗”、“企业信息之窗”、“成果转化信息之窗”等手段来提供,以引导广大教师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动态、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信息服务的态度与方式转变。科研管理人员要变“教师登门找管理人员”为“管理人员登门找教师”;要变过去那种只发发通知、等待教师申报课题为主动“从市场上为教师找课题”,鼓励教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进行开发研究。四是鼓励科研人员参加高级别的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引导教师紧跟学科发展方向、瞄准该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2、构建科研管理服务平台。

(1)改变科研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科研网的建设,使科研网成为加强和规范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将过去的手工管理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科研管理方式。科研网可以实现课题的在线申报,使管理工作初步实现无纸化;通过科研网,可以为每个教职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科研信息的发布、科研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结题、成果转化等环节,均能通过网络对各类各级课题进行经费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等,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2)变革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科研管理人员要由过去那种被动坐等别人上门变为主动服务、参与式服务,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开发、查询、跟踪鉴定以及科研成果与技术的推广工作,努力成为科研课题的情报顾问、课题分析与决策的向导。"

3、构建人员沟通服务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网际沟通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科研管理部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搭建人员沟通的平台:一是与上级主管部门、各科研单位沟通,及时了解国家及省市的科技需求,使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和目标,为科研工作决策和制定科研规划提供依据。二是与全体教职员工沟通。通过科研处网页的“在线留言”,倾听教师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与教职员工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大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三是与各个项目组和科研创新团队沟通。掌握项目每个环节的进度并协助项目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研发活动创造条件。四是与合作科研单位沟通,了解和听取他们对项目组的要求,从而在学校教师和项目主管部门、合同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五是与企业等科技成果需求单位沟通,加速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以期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是与媒体等机构沟通,通过媒体让外界了解学校的科研实 力,同时也为科研成果顺利进入市场开辟渠道。

4、构建成果查询服务平台。

在科研处网页上设立“科研成果查询”专区,为教师们陆续设立个人科研档案。它像“银行保险柜”一样储存教师个人的科研成果。教师可在家通过本站“个人账户密码”直接查询;各系部、处室也可通过“科研成果查询”专区查询本部门的科研情况。它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搜集教师既有的科研成果,也是为了记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让教师看到自己进步的痕迹、获得一种过程中的成功感。

在科研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与职责。如,课题申报时,项目负责人在网上提交申请书后,流程自动进入主管领导签名,然后进入科研处;当审核通过并存档后。课题就可以进入评审阶段。通过这种工作流程再设计,提高了科研管理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加快了课题申报与评审的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同时也给教师的科研查询提供了便利条件。

5、构建校企互动服务平台。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职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仅为教师承接上级的科研课题、本校的教研课题服务,还应该构建一个校企互动的服务平台、为学校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的课题服务。这是高职院校科研区别于其他高校科研的特色所在。其一,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研究、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与技术改造、开展技术咨询或为企业生产一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其二,科研处为各系部与相关企业之间开展科研互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其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健康发展。

三、构建科研管理多维服务平台要注意“四到位”

1、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落实到位。

“管理就是服务”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将其贯穿于科研管理的整个过程、落实到科研管理的每项工作。为此,要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后勤服务、沟通服务、查询服务、管理服务等,为教师科研工作解决一切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从而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管理就是服务”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为搭建多维服务平台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为此,科研管理人员要以教师为中心,把满足教师的科研需要和解决其科研方面的困难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都做好精心细致的工作。

2、将宽松的科研氛围营造到位。

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科研的主体。因此,要将教学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作为评价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两个主要方面。为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科研氛围。为此,要坚决抛弃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和作法,建立灵活的教师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科研管理奖励制度,使教师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充分调动和发挥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关注社会需求和教学改革并进行理性思考。要鼓励创新、鼓励教改、鼓励校企合作,让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感到开展科研有劲头、有奔头。

3、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要主动到位。

做好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他不仅要有统筹策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而且还要有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具体表现为“三个主动”:一是主动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项目来源部门联系沟通,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二是主动为科研团队出谋划策,而不能仅仅转发上级科研课题申报信息;三是主动把解决教师科研方面的困难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改变过去那种只抓申报、结题“两头”而放松中间过程的松散管理方式。

4、激励教师科研的措施要整体到位。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因此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因受评职称、经费资助多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常常注重院外课题而忽略院内课题。而院外课题数量有限,时常出现僧多粥少的矛盾,挫伤了大多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这不利于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对此,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科研政策,在帮助教师申请院外资金资助课题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参与和研究那些能解决学校某些实际问题的课题,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把教师的乐趣和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以科研凝聚教师队伍,以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多维   科研   科研课题   管理人员   科研成果   课题   科研工作   教师   企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